南京师范大学德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六月底我就着手准备复习政治,当时新大纲还未发布,资料通常在九月才会更新。因此,我购买了一本上一年的教材。然而,今年的考试内容变动颇大,许多知识点都有所调整。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同学,我推荐初期先用旧版书籍。必备参考资料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以及肖秀荣的1000题。作为理科出身的我,初次接触红宝书感到非常吃力,几乎如同阅读天书,需要边做题边理解,每天投入约两小时的时间。到了九月,我会关注新大纲的变化,并购入最新版的红宝书或其配套解析,同时配上风中劲草系列的三本书。我发现红宝书的题库质量欠佳但题量丰富,所以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要点,以防时间不够。后期冲刺阶段,我主要使用肖秀荣的四套卷和任汝芬的四套卷,尽管它们发布时间较晚,但为了确保效果,每份试卷都需要反复研读并背诵大题。切勿一味追求数量,政治学习重在精炼。我自己就将红宝书和解析各看了三遍,风中劲草(粉色封面)至少读了五遍,肖秀荣1000题完成了三遍,而红宝书题库则做了两遍,个人并不推荐。政治科目的出题有一定随机性,不少资料都有历年命中真题的记录,所以后期选择高质量的资料尤其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重述一下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分成三个步骤。第一阶段,熟读范例文章,这是痛苦却又必不可少的。毕竟,没有素材的话,你就无法下笔。大概二十篇左右足以覆盖各种基本题材。其次,归纳各类文章的模式和构架。我个人没有特意去整理,因为记忆范文的过程中,大脑自然会构建出相应的框架。我不建议依赖模板,因为它可能导致混淆或遗忘,并且机械地套用会使文章显得僵硬,可能降低阅卷人的评价。接下来的关键一步是动手写作。这是必须实践的,极其关键,重要到无需过多赘言。如果平日里你只停留在思考题目上,那么考试时你也只能空想,无法流畅书写,更别提错字连连了。如此一来,你的分数很可能大打折扣。因为作文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整洁的卷面,清晰的字迹能为你赢得初步的好感。此外,确保不偏离主题,这直接影响到你的成绩等级。为此,你需要多加练习,特别是现在的作文常以图片形式出现,这对一些学生的图像理解能力是个挑战。比如有一年的试题描绘的是两个残疾人互相帮助,背景是拐杖,主题是团队合作,却被某些同学误解为残疾青蛙逃避猎杀,主题变成了保护野生动物。看到这样的答案,阅卷老师恐怕也只能苦笑。这确实是一道真实的考研题目,相信你看后也会感到既好笑又无奈。最后,尽量在文章中使用复杂句式和高阶词汇。比如表达“重要”,用essential就比important更有深度。而这需要日常的积累。所以,我认为英语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你的功底如何。至于小作文,务必熟悉所有类型的格式,不要试图投机取巧,随便猜测题目。有一次突然考了“公告”类型,很多同学因不了解格式而失去了宝贵的两分。至于内容,稍作练习就能掌握。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是关键。这包括教育的本质、功能、历史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个体发展的关系等基本概念。你需深入研读如杜威、皮亚杰、维果斯基等教育家的理论,理解他们的教育观,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和解决。
教育心理学部分,尤其是学生心理发展和教学策略的理解至关重要。了解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按这些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考试的常见考点。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等,都需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
再者,教育法规政策也是考试的一部分,特别是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需熟悉其主要内容和精神,了解教育的法律框架。
对教育研究方法,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研究,都需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步骤。比如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这些都是常考知识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非常重要。先梳理出各部分的知识框架,逐个填充细节。大量做题和模拟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做题检验理解和记忆效果,找出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帮助巩固记忆。
别忘了关注时事教育热点,结合理论分析实际案例,提升答题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