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水文学及水资源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的政治复习启动相对较晚,大约是从十月中旬开始。对于主观题目,我主要依赖于肖秀荣的1000题,重复做了两次,还有肖8做了两遍,以及肖4和任4的大题各看了一遍。在背诵部分,我着重记忆肖四的大题多次,同时掌握了徐涛的20个必背关键点。至于任4的大题,我用它们来作为额外的学习材料。今年的政治考试,除了全球化那道题稍显不足,其他都在我复习的范围内。
我个人认为,考试大纲,也就是俗称的红宝书,涵盖的内容过于繁杂,实际帮助有限,虽然我购买了但并未深入阅读。一般来说,政治分数的主要部分是由选择题决定,通常是选择题得分的两倍。有人主张主观题可以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但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是文科背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背诵经验,这种方法或许可行。而对于像我这样的理科生,我推荐尽早着手准备。在初次学习参考资料时,注意关注可能的大题考点,到做肖1000题时,可以大致浏览大题及答案,肖8则需要熟悉大题的答案,而肖4的大题答案必须倒背如流。我记忆力欠佳,因此在背诵时我会提取关键词并尝试默写重要信息,以便加深印象。
随着复习的推进,政治所需的时间会逐渐增加。我倾向于早晨和晚上大声朗读和背诵,利用碎片时间回顾客观题的知识点,以此巩固记忆。有些同学可能会焦虑,觉得时间不够,还没背完所有政治内容,但请不必过分担忧,政治成绩不会成为你考研路上的绊脚石。设定好自己的目标,比如期望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得分,然后规划好学习时间和进度,你会更有条理地应对。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方面的复习心得,我的建议是不要一味地追求进度,而是追求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不用羡慕旁边的人全书看了几遍几遍的,因为他们可能是看的快点,但是不一定很多该掌握的知识点都掌握了。数学在质量而不在数量。还有就是看数学应该是哪里不会看哪里,越是错的就越要盯着看,直到盯这类题目盯到下次自己看到这种题目就产生条件反射,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不该有的错误了,至于那些自己会的知识点,做题时带过就行了,不要花太多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进入十一月,我们得重视起时间管理,时间的宝贵不容忽视!就拿我自身举例,以前考四六级时,自认为时间绰绰有余,就没太当回事,结果答题时头晕脑胀,差点没能完成!到了十二月,你可以考虑购入朱伟的小黄书来背诵,不过如果你的英语功底深厚,作文部分自然不必费心。我想分享一下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关键在于扩大视野。以往读得慢时,我往往逐词理解,而现在,我会迅速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一眼扫过整句话。此外,随着对英文段落结构的熟悉,不那么关键的信息我只需一瞥就能略过。我的语法知识并不扎实,全靠多练习积累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文地质学基础主要涵盖了几大重要板块:水循环理论、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水文地质勘查方法和水资源评价等。理解水循环的过程至关重要,这包括蒸发、降水、入渗、径流和再蒸发等环节,它是连接大气、土壤、生物和岩石圈的重要纽带。在此基础上,需深入研究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特别是了解含水层的特性,如渗透性、储水量和补给区等。
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要熟悉地下水的pH值、矿化度、溶解氧含量等参数,以及它们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下水污染的机理和防治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在实践层面,水文地质勘查技术如钻探、物探、取样和测试方法需熟练应用。水资源评价是对一个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和质量的评估,包括定量估算、风险分析和可持续性评估等步骤,这部分需具备扎实的统计和模型计算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结合理论与实践。理论部分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并基本概念和原理。实践部分则参与实验和实地考察,凭亲手操作加深理解,比如模拟地下水流动实验或参观水文地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尝试解析案例研究,或者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
讨论和合作也是提升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或者参加学术研讨会,听取他人的观点,拓宽自有的思路。持续的学习和反思使在水文地质学的道路上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