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八月份开始看徐的超级红宝书,仅当阅读材料;1000题的做法是先凭印象做一章题,看对应一章,之后凭印象检查所做的题,对答案,看讲解,这一阶段完成后基本对政治整体和选择题出题位置搞清了。而后红宝书出现,读红宝书——真心难读,看了之后各种困,好在前期工作有一定积累,读起来还算通畅,看过之后再来一遍并画出自己认为的重点;之后买的小草,看要点,看了两遍,对应着上述1000题做法来了一遍。之后小草的要点一遍,做过的错题扫一遍。基本到了最后一个半月,各种模拟题蜂拥而至,半个月的模拟题磨炼,完了就是背时事、看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拥有理工科学历,或许得益于小时候还算不错的数学头脑,我在所有学科中表现尚可。然而,初次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感到非常困惑。鉴于数学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且题目难度区分度大,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分数,所以我决定从三月起全力以赴。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我首先研读了同济大学的教科书(两本绿色封面的)。每学习完一个章节,我会完成课后习题,并对照网络上的答案检查。持之以恒,直到五月,我才开始做《全书》。遇到不理解的部分,我仍会回看同济教材,这加快了我的理解速度。九月中旬,我开始接触真题,起初按照知识点来练习,第一轮完成后,我快速重做一遍。接着,我按照年份开始一套套地做真题,并建立了一个错题集,仔细分析错误的根源,究竟是理论混淆还是计算错误,这些都需要严肃对待,因为它们极有可能在实际考试中重现。十一月中旬,我开始尝试模拟题,如张宇和李永乐的试卷。但请注意,只有当你对真题熟悉到极致,至少做过三次,甚至更多,才有资格涉足模拟题。十二月,我再次回到真题,找回那种答题的状态,毕竟模拟题与真题之间仍有区别。最后的冲刺阶段,我选择了张宇的30年真题集来进行训练。
考研英语方面:
当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有了稳固的基础,就开始着手练习真题。我反复做了三次以上的真题,而不仅仅是找出正确答案。对于每一道阅读理解题目,无论是原文还是选项中的每一句话,我都力求彻底理解,探究为什么选择某个答案,又为何排除其他选项。建议按照时间顺序,从早期的试题开始做起。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英语底子较弱,多投入些时间撰写作文,并请人帮忙批改。通过多次修订一篇文章,既能提升写作技巧,也有助于巩固词汇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GIS的基础理论部分至关重要。你需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如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分析、数据库管理等。这些理论构成了GIS的核心框架,是理解和应用GIS的前提。我建议大家凭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要忽视对GIS历史和发展趋势的学习,这将帮助你理解GIS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创新点。
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ArcGIS、QGIS等主流GIS软件,需熟练运用进行地图制作、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工作。我通常会凭做实践项目,如模拟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等,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很多教程和论坛都能提供宝贵的实战经验。
再者,编程能力在GIS中也日益重要。Python和R语言是GIS常用的编程语言,它们能你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上达到更高的效率。我建议初学者从简单的脚本开始,逐步熟悉语法和库函数,尝试编写复杂的算法。GIS的开源社区提供了丰富的代码资源,多参与讨论和交流,快速提高编程技能。
GIS不仅仅是技术工具,更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如何将GIS与专业——资源与环境相结合,例如,如何使用GIS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或者环境影响预测。这需将理论知识、技术手段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