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政治复习启动的时间不必过早,十月起步也完全来得及,真的。我的教材选了四本,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这些资料就已经足够了。能拿到这样的客观题分数,我认为算是达标了。如果想高效达成目标,大纲解析是个好选择,尽管有人批评它缺乏重点,但毕竟这本书很薄,即使没有明显重点又如何?每天读个三十页,十天就能通读一遍,反复看上三四次,再做做序列二的题目,选择题基本就能做得相当准确了。我喜欢先看书,一科接一科地看,然后再听老师讲解,这样记忆会更深刻。对于主观题,我要强烈推荐一位老师——肖秀荣。听说他2007年的最后四套模拟题覆盖了考研实际试题的79分内容,真实性未知,但2008年的最后四套题确实很棒,考试中的五个主观题都能在他的模拟题里找到相关线索。不过根据结果来看,我想给后来者的一个建议是,主要依据考试分析来答题,背诵考试分析比那些所谓的“二十天二十题”轻松多了,那本精简版可能还不到二十页,而且标准答案正是来源于考试分析,不信的话,你可以自行对照验证。
考研数学方面:
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把数学花最长时间,我也是。先说说总体规划吧,7月份之前把课本要过一遍,课后习题当然要做,不过挑着做,随便做做就行,没必要全做。然后7、8月份要刷全书了,我是因为前期有老师带着学过一遍,第一遍的时候错题就不多。到了9月份要开始刷真题了,一天一套吧,然后每个人选择的真题不一样,有的是十年有的是15年,我是全都做了。然后开始一边刷全书,一边刷真题,第二遍要好的多,这时候真心觉得老师讲的很多解题思路和方法都很有用。第二遍真题我是按章节做的,这里每个人做法不同。然后开始第三遍真题,第三遍真题我是按照百分卷做的,就是新买一套题,在重新做一遍,这时候135、140以上很正常了,这时候真题还是有不会的,没办法就是这么坑,做完第三遍第四遍我就开始专门做错题,不会的题。做完错题之后,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做了近十年的真题。这里建议大家买两个人的真题来看,因为答案有时候会不一样,我说的是解题思路和角度啊。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英语学习,我可以随意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主要依靠参加辅导班进行学习。初期阶段,我专注于背诵词汇,并将语法规则与实际的真题阅读结合起来复习,这种方法比单纯研读语法书籍更为高效。在当月直到学期结束(七月),我完成了1997年至2004年的历年真题阅读部分;之后,我不断重复练习历年真题,自己归纳出解题策略和技巧,这些在实际运用中非常实用。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包括了决策理论、组织行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在我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并掌握基础概念至关重要。例如,需深入理解什么是管理,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什么,以及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些概念。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基础题型,也是构建整个知识框架的基石。
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也十分必要。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再到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每个理论都有其时代背景和实践意义。理解这些理论的发展脉络,不仅帮助记忆,也能在解答论述题时提供深度分析的角度。
再者,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管理学不仅仅是理论,更强调实践应用。我会定期阅读各类企业的管理案例,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析问题,预测可能的结果,并提出解决方案。这种训练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实际的考试情境。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精读+笔记+练习”的组合非常有效。精读教材,把握每一章的核心观点;做笔记,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多做练习题,特别是历年真题,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
我还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习。将复杂的管理学知识结构化,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定期的自我测试和复习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巩固记忆,防止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