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呢,九月份大纲出来开始复习,我复习政治就是中规中矩的看了一遍大纲,然后刷选择,一千题,风中劲草,什么的,最后就是各种押题卷,因为是文科生,高中政治学的特别好,所以特自信,最后因为时间来不及,就背了肖四,不过分也够用了,觉得有用的就是背框架,脑子里的线要很清楚。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早晨时段,除了一点必要的记忆工作,其余的全部贡献给了数学。暑假期间,午休后我还会额外投入一小时解答数学题目,平均每日至少五个小时沉浸于数学之中。我将大部分复习精力专注于专业课程和数学,相对地,英语和政治的复习时间较少,这一点从我的考试成绩也可明显看出⊙_⊙。确信一分付出,一分回报,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得到回应。对于数学,《18讲》必须通读一次;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的强化学习可在七月份的暑假期间完成,但在六月之前要有一定量的习题练习,因为它们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容易。考虑到今年考研数学可能会提高难度,如果不提前准备,后期想要在这两门科目上提升,时间可能会显得紧迫。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文水平有限,尤其在新题型、完形填空和写作方面缺乏投入,因此在这几个部分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提升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词汇,当下就能开始每日坚持1至2小时的单词记忆。接着,深入研究历年真题,一篇阅读理解耗时4小时甚至更久来细细剖析也不过分。需要琢磨每句话的意义,了解文章的整体主旨和各段内容,探究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找出转折点——这是出题者常常设置考点的地方。同时,通过特定词汇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些都需要不断思考。对于每道选择题,不可草率对待,做完后不应立即查看答案,而应参照张剑的黄皮书解析,深入理解。建议首次尝试限时完成整套试卷,即使超过时间也无妨,之后再仔细分析文章,然后分析题目,反复练习,直到你对分析过程无法再有新的洞见,此时可参考张剑的分析,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真正掌握。
新题型并不复杂,无论是选句填空还是篇章排序,关键在于依据语境线索,特别是并列段落,常有明显的并列关系。注意关键词的重复以及上一段末尾出现的新概念在下一段中的展开讨论等。务必亲自动手解题,深思熟虑,投入越多,收获越大,知识才会内化为己用,考试时才能独立得出准确答案。
至于作文,我个人的写作能力较弱,表达显得稚嫩。推荐作文薄弱的同学背诵海天的28篇范文,尽早购买去年的版本,多背几遍,并尝试撰写真题作文,仔细校对,检查语法和句子结构的问题。
翻译部分,只要阅读能力和词汇量跟上了,通过反复练习真题的翻译,也能逐渐提高。完形填空相对而言较为次要,我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尚可,主要是运气成分,因为试题比较简单。若时间紧张,这部分可以适当舍弃,重点放在阅读理解、新题型和作文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基础理论是基石。这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等。这些理论不仅需理解,更需深入到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我会建议你花大量时间阅读教科书,尤其是萨缪尔森的经典著作,配合曼昆或者斯蒂格利茨的教材,多角度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数学工具的应用至关重要。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这就需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你凭做练习题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例如,使用《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的习题进行训练,这将帮助你在面对复杂的经济模型时游刃有余。
再者,对当前经济现象的关注和分析也是备考的关键。订阅经济学人、金融时报等权威媒体,关注全球及中国的经济动态,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析现实问题。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会在论述题中派上大用场。
复习过程中切勿忽视案例研究。上海财经大学的考试往往注重应用和分析,熟悉并能解读各种经济案例,如环保政策的效果、资源定价机制等,会你在答题时更有深度。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深度学习”法,即每次学习一个主题时,尽量深挖其背后的原理,不是简单地记忆事实。定期自我测试,比如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帮助你评估自有的学习进度,并发现弱点。
团队学习也很有效。找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共同讨论难题,既能激发思考,又能互相鼓励。别忘了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能你在学习时保持高效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