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我在较晚的时候才开始复习政治。我没有购买大纲,而是选择了肖秀荣的历年真题、形势与政策、肖八、肖四,以及风中劲草和徐之明的政治知识图鉴。如果高中时期你的政治基础扎实,我不推荐过早开始复习,我自己是在九月浏览了一些真题,真正开始背诵则是在十月底。对于理科背景的同学,七月份开始也是适宜的,每天不需要投入太多时间。此外,我觉得政治的模拟试题可以做,但不必过于依赖,它们主要是帮助巩固细节记忆。要培养解题的感觉,还是要靠真题,特别是选择题。政治选择题往往紧密关联时事,回顾历年真题,你会发现大的政策方向有着连续性,很多选项实际上是对不同时间段政策的另类表述或其演变结果。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真题至关重要!我个人推崇的是张宇的真题集。我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或许对你也有启发:首先,我会专心致志地完成2004年前的所有真题,并在完成后核对答案。不过,我只是校对结果是否与答案相符,绝不去看解答过程,而是留待次日重做前一天的错题。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04年的题目。我认为,理解和反思极其关键!做完2004年的试题后,我会进行一次统计,梳理出所有犯错的题目(前提是要控制错误数量)。接着,我会深入剖析错误原因,若是计算失误就得强化运算训练;若是因为公式混淆,则需要重温教材,熟记公式。通过这样的归纳,你能清晰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这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我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显著,虽然耗时较长,但自2005年起,我在模拟测试中的分数通常都能保持在140分以上,甚至有些年份取得了满分。严格批阅试卷也很重要,对于大题,只要有误,我就全部扣除分数。最后,再做几套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就可以信心满满地参加考试了。张宇的试卷难度不小,我通常能拿到120分以上的成绩。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期间,我投身于真题深度解析的学习。然而即便快完成了,我的出错率依旧居高不下,每次模拟测试后都倍感沮丧,仿佛真题的价值被我白白消耗。我深知,80%的答题失误源于词汇量不足。尽管七月里,我每日坚持用朱伟的“练恋有词”来提升词汇记忆,但它涵盖的单词并不全面。因此,我不得不购买了一本新东方的无序单词书,强迫自己去熟记每个单词。我把所有单词摘录下来,仅抄写单词,不抄释义和例句,然后将它们贴满墙壁。每天清晨醒来,我会盯着这些单词,努力回想它们的所有含义,特别是那些看似熟悉却带有微妙陌生意义的词。这样记忆一小时后,我才开始复习其他科目。这样的循环持续不断,直到考试前夕,我已经背诵了大约七八遍,到了考场几乎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做起题来得心应手。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务必重视单词的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是基础中的基础。单片机是由CPU、内存、I/O接口等组成的小型计算机系统,掌握其内部工作原理,例如CPU的运算机制、内存的存储方式以及I/O接口的通信模式,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关键。推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这本书,它详细解析了单片机的硬件构造和操作流程。
熟练掌握C语言编程是必不可少的。因大多数单片机开发都使用C语言,它是实现单片机功能的核心工具。你需熟悉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并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进行实践。对单片机特定的库函数和API也需了解并能灵活运用。
再者,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理论知识需凭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深化。购买一些开发板,如51系列或STM32系列,动手编写代码,烧录到单片机中,观察运行结果,这样既能理解单片机的工作过程,也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参加一些项目或者竞赛也是很好的实践机会,能够你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理解单片机。
理解并掌握中断系统和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是提高单片机性能的重要手段。中断处理和定时器的设定直接影响着单片机的实时性和效率,要深入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并能在实际编程中灵活运用。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也是必要的补充。虽然这不是单片机课程的主要内容,但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单片机如何与外部设备交互,以及信号的传输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