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并未专注于复习政治,而是试图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到了9月下旬,我才启动政治复习,每日投入约一小时阅读大纲解析。10月,我将学习时间增加到每天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星期二会稍微多些,因为那天上午有课程,所以利用政治学习来调节。这个月的重点仍是大纲解析,并配以1000题练习。进入11月,我每天留出两小时给政治,早晨用来记忆风中劲草,持续完成1000题,同时了解形势与政策。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再做一遍1000题。此时,肖8问世,我便通过做选择题来检验复习进度,不断弥补不足。12月是冲刺阶段,我增加了政治的学习时间,主攻肖8和肖4,也看了看20天20题,市面上的各种模拟题只要有空我就尝试。对我而言,政治是一门兼具趣味性和放松性的学科,我没有感到乏味,反而觉得复习得相当顺利。
考研数学方面:
十一月中旬到初试前,暑假后开始刷真题,我觉得没必要做30年的真题,近15年就足够了,我用的是李王版的真题权威解析,前边是试卷形式,后边是分章节总结历年真题,我觉得很棒。我的建议是先成套的做,掐时间完全模拟考试,每做完一套算出分数,整理错题,再做下一套。坚持十几天做完所有真题,你必定有大收获再分章节做一遍,查缺补漏,把错题标出来,第三遍可只做标出的错题,彻底不留死角。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关键环节。复习英语,首要任务就是词汇。不少学生因为抵触背单词的艰辛,就选择逃避,结果英语学习半途而废,止步于起点。虽然背单词确实单调乏味,不过策略得当,核心秘诀仍是二字:重复。考研所需的词汇量号称五千多,但实际上,真正重要且难度大的词汇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坚持一周的反复记忆,单词问题基本能解决。这一步骤可能让人感到吃力,需耗费大量精力,但确实是英语复习的开端。在掌握了一定的长难句分析技巧后,你可以选取历年真题中的四篇阅读理解,逐句剖析并自我翻译,同时对比参考答案,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记录下错误,每套真题都应该如此操作。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供求关系、市场机制、经济增长理论等基础概念。对这些基础知识,我在初期凭阅读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尤其要注重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体决策模型和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框架,这是构建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我深入研读了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理解并掌握了边际效用递减、机会成本、帕累托最优等基本原理。对博弈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现代经济学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都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再者,经济学的应用性很强,我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会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动态,分析新闻中的经济现象,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释。例如,我会关注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或者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符合增长理论的预测。
在复习过程中,我还重视做题和模拟测试。这不仅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我在有限时间内解题的能力。我推荐使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其题目设计既涵盖了基础知识,也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我强烈建议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经常进行讨论,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往往能帮助我看到自己忽视的地方,也提高了我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