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涉足政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早,没有购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或真题集,初次购书是在九月,那时入手的是大纲解析。我个人推崇风中劲草,尤其是在我们那一年,政治大纲变动颇大,预计你们这一届可能会相对稳定一些,毕竟大纲通常五六年才会有显著调整。如果在九月前你需要购买书籍,我会建议你选择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他的书籍质量都不错,当然真题集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大纲解析的一个章节后,紧接着完成相应章节的1000题,但仅限于选择题部分,无需在书上做答,因为这套题目需要重复练习。你可以把答案写在纸上,为了便于查找,我把1000题分成了8部分,每科题目和答案各一份,试试这个方法或许对你也有帮助。对于做错的题目,记得在纸上标出来,并在查看答案解析时标注出相应的知识点,这样当你第二次做题时就能迅速定位,提升学习效率。
考研数学方面:
我不是否认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毕竟我的能力还未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的学习策略或许与你的不同。我倾向于先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结合题型归纳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仅仅关注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持有异议。举个实例,2018年的数学一、三科目的概率论试题中出现了一道涉及“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问题,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遍览了各类题型书籍,都未发现针对此类题型的解析。这不是一个新的题型,因为它实质上仍然是对我们已学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的考查,从知识本质上讲,并非超出范围。但在题型角度,却成了一个“超纲题”。如果一本题型书仅凭题型就想覆盖所有考试内容,不仅是降低了研究生入学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教师的专业水准。近年来的实际考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理解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的资源主要包括词汇书、历年试题和写作指导书。对于试题集,我个人推荐张剑的全套黄皮书,我的经验是反复练习并深入剖析,遇到生词及时摘录到笔记本上。至于阅读理解,我觉得没必要单独购买辅导书,我曾购买过绿皮版,但耗时过长,影响了我对真题的训练。真题可以稍后开始,保持每天空闲或隔天完成一套。英语词汇的积累应尽早开始,比如我现在使用的红宝书,每日攻克一个单元。只需能辨认出大部分单词的基本含义就足够了,因为唯有在写作中才需拼写。对于作文,王江涛的考研英语作文书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别全盘复制模板,应根据各种信件类型自创组合。准备作文时,列出一些开头、连接和结尾句型,整理常见的理由和提议,并熟记这些自我归纳的内容。这项任务不必过早启动,否则容易遗忘,通常自己编写的句子短期内就能背诵,所以提前一个月或两周开始都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结合了生物学与医学的学科,它既需理解人体的结构,又需掌握其功能。在解剖部分,你需对人的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有深入的理解。重点在于记忆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推荐使用三维解剖软件或者模型来辅助学习,这能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
在生理学部分,核心在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例如,心脏是如何凭电信号控制心肌收缩的,呼吸如何受脑干调控,肾脏如何进行尿液生成等。这部分需理解和应用各种生理原理,非单纯的死记硬背。多做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有效提高理解力。
解剖生理学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练习题。每学习一个新章节,都要尝试去做相关的习题,这不仅检验理解程度,还能帮你发现盲点。对错题,要深入研究错误的原因,找出知识点的遗漏并及时弥补。
,定期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生理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不经常回顾,很容易忘记。我通常会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将本周学习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体系更加清晰。
我强烈建议找到一个学习小组,大家一起讨论难题,共享学习资源,互相激励。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减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