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实际上并无固定的策略可言,因为它既可能是付出多而回报少的科目,也有可能轻松备考就能取得好成绩。然而,一个明确的重点是,选择题至关重要,特别是多选题,需要投入精力去深入记忆,并多做练习题以加深印象。在新版大纲发布前,最好先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接着紧跟新大纲的步伐。我记得到最后,我大概浏览了四遍大纲解析,做了三遍肖秀荣的1000题。至于主观题部分,则需要在最后一个月集中冲刺,那时会出现各类模拟试题,多研究出题趋势和解题思路,然后就是全力以赴地背诵,尽可能多地记住内容。当然,有些同学虽然背了很多,但考试时却不确定是否应该写出来,这种情形就像是:事后对照标准答案,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背过,只是当时没能识别出那就是答案。因此,清晰的思维和能否灵活应用知识更为关键,这也是我个人的不足之处,尽管我背了许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生硬。我希望你们能从我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数学只想说,用心去做题对待数学,它会回报你的。参考书籍:李永乐全书至少刷三遍(暑假前刷一遍),660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很不错,李永乐线性代数讲义,张宇的高数18讲,2000年后的真题,张宇八套、四套。大家没必要一味追求刷的次数,关键是注重效率,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真题和张宇的模拟题建议每一套都当考试来做,真题一定要总结错题,模拟题一定要做,真题的话,因为很多题都见过,所以做起来相对简单,模拟题相当于提前适应考场状态。我的话,真题一般俩个小时就可以做完,但是模拟题却每次都三个小时刚刚好,张宇的模拟题有一点偏,但还是建议大家做,对于练习计算基本功还有心态非常有益,虽然说是模拟题真的很打击人,但是总比考场上受打击好吧。考场上的突发状况很多,只有平时的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在数学上完胜。
考研英语方面:
早期阶段(暑假之前),以记忆单词为主,并配合实践真题。关于考研语法,大部分内容已在高中阶段学习完毕,且考试中涉及不多,主要体现在翻译和写作部分。如果语法基础较弱,建议购买一本针对高考的语法书来巩固,因为这类书籍通常对语法讲解得更为详尽。待语法掌握得较为扎实后,再专项攻克翻译和写作,问题就不大了。翻译和语法的具体运用,我会在相关部分详细说明。切记,避免使用模拟题,因为它们的质量参差不齐,思路也可能与真题相异。真题应至少做三次,不要以为做完一次或记住答案就算完成,实际上真题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部分。我自己到最后也只是完成了两次真题的练习,所以彻底理解真题需要大量时间,但效果显著,希望大家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与基础”是一门涵盖了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等多方面知识的学科。对这个科目,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你需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如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理解扩散、相变、固态反应等基础过程;,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要有深入的理解。
理论知识要结合实验实践。材料科学强调实践性,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验。你尝试凭实验室工作来深化理解和记忆,例如,凭观察不同材料的显微结构,理解其性能差异;或者凭进行硬度测试,理解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等。
再者,关注新材料的发展动态也是很重要的。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你在答题时能结合实际,展现出深度和广度。
,做题和复习是提高的关键。大量的练习题帮助你巩固知识点,熟悉考试的出题方式和解答技巧。我建议使用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它们通常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定期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材料科学的知识点繁多,不及时回顾,很容易遗忘。
建立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每天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保持专注,避免分心。适当的休息和运动也能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