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起步最晚的是政治复习,主要就是围绕几本权威书籍展开。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政治红宝书,官方出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精心编制,绝对权威,再强调三次,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历年来的实际考题要么直接出自此书,要么与其紧密相关,它的更新变化也是政治考研方向的重要风向标,不可或缺。接下来推荐的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内容与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相似,但却更为浓缩,且重点内容通过不同的文字格式或阴影突出,条理分明。由于我的备考时间有限,所以我选择了更为精简的《核心考点》。当然,肖老的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命题人1000题》及其解析,以及《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些全部都是以实战为导向的习题集,与真实考题高度契合,尤其适合模拟练习。我反复做了两次《1000题》,并在笔记本上自行批改,用红笔修正错误,并多次核对考点来复习错题。对于《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马原部分的大题则仔细看了一遍及参考答案。至于《4套卷》,我不但完成了选择题,还一字一句地背下了所有的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一天一套真题、一天一套模拟题。还是以近几年的真题为主,模拟题的话当时买了张宇的八套卷练手,刷了几套就放一边了,模拟题太难了,没必要练得太多,有这个时间的话就多看看和背背自己笔记。冲刺:必做张宇8套卷,4套卷。我做8套卷的时候,题量太大,总是做不完,时间不够了可以只做选择填空题,大题看看,掌握以下命题的趋势就行。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你要有恒心。单词是第一关,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你什么都是白搭。我的背诵方法如下:翻一遍单词书,把不认识的单词勾出来,然后反复记忆这些不认识的单词,逐步剔除能记住的,最后把无论如何都记不住的单词裸抄出来(不带中文),每天直观识别它的意思。单词需要每天背,没有捷径可以走,但是一天最多花一小时,早晨起床半小时、晚上睡前半小时即可。有了词汇量,那么你做阅读就是思维问题了,训练时必要的,可以与背单词同步。我用的黄皮书的,感觉还是与真题较为贴近,虽然有些题目也很纠结,一天一到两篇,一个礼拜一次综合4篇。不在多在于精,做完之后要对照翻译,比较自己理解与文章的偏差。完型与翻译的建议与阅读同步,反正以练为主。至于作文,建议准备好几个话题,比如例子,20多个就ok了,多了也记不了,然后还要准备一篇模板,建议综合几个模板自己写一个,已防备不时之需。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宏观经济模型是核心。例如,AD-AS模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分析经济周期、政策效应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其动态变化机制。IS-LM模型和 Mundell-Fleming模型对理解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效果至关重要。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也是考察的重点,一定要对Solow模型和RBC模型有清晰的认知。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供求理论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透彻,更要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消费者行为理论,如效用理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以及生产者行为理论,如成本理论和利润最大化原则,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市场结构部分,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等四种市场形态的特征和决策规则要熟记于心。博弈论虽然不是每个学校的必考内容,但其在理解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中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最佳的方式。除了课本,阅读经典的经济学教材如曼昆或萨缪尔森的著作能帮助深化理解。做大量的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提升解题技巧和速度。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所以思维导图和笔记整理也是很好的学习工具,它们有助于梳理知识框架,增强记忆。
再者,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这不仅能从他人的思考中获得新的启示,也能锻炼自有的表达和论证能力。定期复习,避免临时抱佛脚,因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庞大且相互关联,只有持续的温习确保知识点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