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形策与当代》小册子是当年11月以前的热点,选择题和大题加起来的分值也不容忽视,国内国外热点加起来有二三十个左右,我每天看五个,不到一周就看完一遍,记住关键词,尤其是容易出多选题的一定要多看,要非常眼熟才行,哪怕你背不下来,但是你一看到题目就知道有哪几个点。《形策》我看的也很快,因为这部分内容没什么难懂的,重点是要非常熟悉,我一直到考研最后一星期也在看,看了有三四遍。相比起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这四大块,形策和当代的内容少分值大,性价比高,所以一定要拿下!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数学史上最难,所以分数都比较低。我先把基础打扎实,做部分课后题。然后看的是二李的复习全书。单独买了李永乐王式安讲义。个人觉得,基础和解题方法都要掌握得比较好,剩下的就是刷题了。然后做了最近15年真题。边做真题边做660,400题,张宇的8套4套也做了一部分。其实这些辅导书就足够了,关键是要弄懂,要比较熟练,特别是要培养计算能力,所有题目一定要自己先做了再看答案。有人问要看了几遍,这是追求形式的。不在乎遍数,而看你到底弄明白了没有。有的内容简单一遍就可以,有的比较难,多看几遍,还跟每个人的水平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新颖的题型和翻译部分,我主要集中在解决过往的真实试题上,并未额外投入大量精力。至于完形填空,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性价比,我仅限于完成历年来的真题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各个方面。在备考阶段,我发现理解和记忆这些基本概念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它们之间的动态联系。比如,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水文过程,又如何凭水文过程改变地貌,进影响土壤和生物分布。这种系统性的理解能帮助你在答题时展现出更全面的视角。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首先通读教材,构建起整体的知识框架。北京大学的教材严谨深入,是我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帮助你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这对理解和解答综合性问题大有裨益。
做题和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北京大学的自然地理学考试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题,这就需在理解理论的,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多做题锻炼思维速度和应变能力。
再者,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和同学们一起探讨难题,不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还能激发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是巩固记忆的好方法。我习惯每学习完一个大的章节就做一次笔记,将重要概念、公式和例子归纳在一起,这样在复习时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