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主要就是靠背,一战时我自认为是文科出身,很多相关的内容高中就学过,所以没有很认真地对待,算是拖了后腿,这是血一般的教训。二战痛定思痛,考前半个月咬牙去背、去理解。总之对于政治我用的是背这种最笨的方法,应该也是考研人最无奈最有效的方法。政治背过的内容有积累后,每天相应地做相关的选择题,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我用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遍也用铅笔做,全部做完后擦掉重做。第二遍做完标出做错的题目,并在大纲解析中划出相关内容,之后重点看。第三遍着重做原先做错的题,加深印象,并且也节省了时间。政治复习我是从九月末开始的,太早开始容易把背过的东西忘掉,也浪费了时间。临近考试除了做选择题外,我也练了主观题,这有益于在考场上有做题的手感。原先听老师说过考研政治要将空白部分全部填满,这也算是一条经验吧,至少改卷老师不会觉得你无话可说。
考研数学方面:
在假期开始之前,我建议先进行一次预备学习。暑假期间的强化训练至关重要,目标是力争在一轮内完成,根据每日的学习进度灵活适应。我发现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理想情况下,这样的强化训练应该进行两轮,同时真题至少练习两次。三十年的真题集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使用,但如果时间紧张,专注于最近十五到二十年的题目也足够了。对于冲刺阶段,张宇的八套和四套试题值得尝试。总的来说,数学复习需采取题海战术,熟记公式并不断归纳总结。切记,不要认为做完题目就万事大吉,错误整理本的积累会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千万不能偷懒。
考研英语方面:
当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有了稳固的基础,就开始着手练习真题。我反复做了三次以上的真题,而不仅仅是找出正确答案。对于每一道阅读理解题目,无论是原文还是选项中的每一句话,我都力求彻底理解,探究为什么选择某个答案,又为何排除其他选项。建议按照时间顺序,从早期的试题开始做起。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英语底子较弱,多投入些时间撰写作文,并请人帮忙批改。通过多次修订一篇文章,既能提升写作技巧,也有助于巩固词汇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电子输运等核心概念。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关键,要掌握晶格类型、布拉伐格子、点阵常数等基础知识,这对理解后续的能带理论非常重要。能带理论则是解释固体导电性、绝缘性和半导体性质的核心,需理解能带图的绘制和解析,以及禁带宽度的概念。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部分也非常重要,它们用于描述和预测固体在热平衡状态下的行为。理解熵、自由能、配分函数等基本概念,学会应用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进行计算,这对分析固体的相变和稳定性有直接的帮助。
再者,固体的力学性质如弹性、塑性、磁性和超导性也是固体物理的重要部分。这部分需理解杨氏模量、泊松比、磁化率、超导临界温度等参数的物理含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首先是阅读教材,理解并每一个概念,凭做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中山大学的试题通常注重基础,但也需你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找一些经典的固态物理学教程或参考书,如费恩曼的《固体物理学》,帮助你从更深层次理解问题。
讨论和合作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或者参与在线的学习社区,互相解答疑惑,这样既能提高思维能力,也能增强团队协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