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海洋地质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有好多人说政治不难,考前背背就行了,但我的观点正好相反,而且,我觉得政治可能是你花时间复习,反而你却进步很慢,得高分可能性很低的科目。常听别人说某人政治从来不复习却考了XX分,于是自己索性也不去看了,实际上这是及其错误的方法。政治是社会科学的龙头,它的复习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大纲解析、去背它,而是要去理解,多关心实事,将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相结合,也许这就是社会科学的特点吧。我从7月开始看,具体的计划就是做选择题之类的;至于大题目,我在考前写了几套题,用于练手,还有就是在考前重新把知识点做了个总结。我个人觉得政治的分数有多少由你的平时的知识储备量和把大纲解析看得有多透来决定,两者大概是3:7的比例吧,所以把大纲解析看明白是很重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用书,基础阶段:我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660题也不错,可以在全书做完一到两遍之后做,不要晚于10月。我是题海战术的拥趸者,所以很喜欢这本。但题海战术不意味着盲目做题,一定要多总结,不要写在书上,要写在笔记上,到了后期冲刺的时候,笔记就是主要资料了,因为几百页的书你根本翻不过来。
考研英语方面:
翻译技能的不足驱使我自暑期起每日专注于一句翻译。我设定每题三分钟的时间限制,即使面对极其复杂的句子,也要尽力用中文表达出来,即便译文可能连我自己都无法顺畅阅读。接着,我会借助相关讲解或《拆分与组合》一书进行修订,从中学习翻译策略。我认为翻译并非能瞬间掌握,它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正来逐步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地质时间尺度是基础。普通地质学涉及的时间跨度极大,从地球形成至今46亿年的历史,需有宏观的历史观。了解并各个时期的地壳演变、生物演化以及重要地质事件,如古生代的冰川期、中生代的恐龙时代等,这对理解和解析地质现象至关重要。
掌握地质构造理论。板块构造论是现代地质学的核心,要深入理解板块的运动机制、边界类型及相互作用对地貌和地质资源的影响。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的理解也需基于这一理论。
再者,矿物和岩石的知识也不能忽视。了解各类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它们如何形成各种岩石,这对分析地层、解读地壳变动有直接影响。熟悉岩相学,能帮助你判断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
对地层学,你需理解地层的划分原则和系统,以及化石在地层年代确定中的作用。化石是地质时间的重要“时钟”,凭对化石的研究,追溯过去的生态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日益重要。它们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和灾害评估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分析地质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除了课本知识,我建议多阅读科研论文,关注最新的地质研究成果。实践操作也很重要,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那将极大地加深理解。定期复习,凭做题和模拟测试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遇到难题不要怕,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共同探讨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