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务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时专攻文科,记忆力不错。9月起,我开始根据发布的政治大纲学习,主要参考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配合1000题来练习。那时,我也购入了政治红宝书及其配套习题,每天坚持完成一至两章,大约到10月底时完成了第一轮复习,这期间可以慢慢来,仔细研读每个细节。进入11月,我开始诵读风中劲草,由于对政治理论兴趣一般,进度较为缓慢,又花了约一个月时间,同时穿插做了历年真题。此时,肖秀荣的8套卷也出版了,我侧重做了选择题,浏览了一下哲学部分的简答题。12月,我集中精力做了4套卷,但发现选择题得分偏低,我觉得肖四的选择题难度颇高,不过我那时的目标仅是达到及格线。此外,我还尝试了蒋中挺的5套卷。距离考研两周时,我的策略就是一个:背书!全力记忆肖四和蒋五的简答题内容。政治考试结束后,我惊讶地发现自己竟写了那么多,时间绰绰有余,我几乎连续写了两个半小时。记得把握好考试时间,不必急于提前完成。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试题颇具挑战性,颇有张宇风格。数学的核心在于稳固的基础,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种解题技巧和问题,都应全力以赴地掌握。我个人研读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李永乐的线性代数,以及李永乐的全书。每位作者的书籍都有其独特之处,我将李永乐的全书通读了两次,张宇的高数更是阅读超过三次,李的线性代数也同样如此。从10月起,我开始做历年真题,每次得分通常都在130分以上。接着是张宇的八套卷和李的6+2,这些相当棘手,不需要严格按照三小时完成,遇到难题不必太过纠结,不懂的话直接查看答案。同时,我会匀出一些时间重温全书内容。随后,我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颇高,但与今年的实际考题相仿。之后的真题,我以两小时一套的速度完成,因为很多题已在全书中练习过,所以分数可能不太准确。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回顾错题和笔记。最终迎来考试,面对大题时,我感到困惑,许多题目束手无策。因此,减少错误至关重要。我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上述教材的学习,同时解决课后习题,从五一劳动节后开始,到7月中旬结束第一轮,包括课本和习题。全书我按照章节稳步学习,每个问题都要亲自动笔,理解并能正确解答,起初进度较慢,原计划9月前完成,实际延迟了一周。我想提醒大家,全书的难度略高于真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佳绩,至少要看两遍全书。9月完成全书第一遍后,开始了第二轮,直至10月中旬,期间穿插完成了660题,这些题侧重于概念和陷阱,难度适中,完成后有助于提升后期的冲刺状态。从10月中旬到11月初,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很快便完成了大部分真题,之后用一周时间归纳和消化错题。从11月下旬开始,我尝试模拟题,由于难度较大,初期倍感压力,但逐渐适应了这种强度。模拟题结束后,我再次回归全书,配合真题,构建知识体系,并在最后阶段做了两套模拟题作为实战演练。关于上述的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适当调整。初期我每天大约花费半天时间学数学,后期则减至三小时,到了11月下旬,由于政治复习的需求,只剩大约两小时。总的来说,我通读了一遍课本,精读了三遍全书,两遍真题,一次模拟题,每次学习后都需要留出时间反思和找出弱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话,建议还是做真题,做个三遍。背单词重要,但是不要拿着词汇书一直背,效率极低,注意性价比,后期做真题时必须把真题里的单词全部弄懂,考研复习一定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用的事。后期学习你会发现,做题真的是有套路有技巧的,老师也教了我一些做题技巧和写作的手法一类。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建议现在就开始复习英语,先不用做真题,先看看单词,多看看英语方面的文章。英语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只有日积月累,然后水到渠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是基础中的基础。这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如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等;还有跨国公司理论,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等。这些理论不仅需熟记,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应用场景。
国际市场营销的知识也不可忽视。你需了解全球市场的差异性,如何进行市场定位,以及跨文化营销的策略。对国际营销环境分析的工具,如PESTLE模型,也需深入理解和运用。
再者,国际商务法律与法规的学习也至关重要。例如,WTO的相关规则,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及各国的关税政策等。这部分知识需结合实际案例去理解和记忆,这样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国际金融和财务管理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悉汇率制度,掌握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以及跨国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技巧。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之处,针对性地复习。多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提升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或找一位研友,共同探讨问题,相互激励,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践中学习,从案例中提炼理论,是我学习“国际商务专业基础”的重要方式。比如,我会关注一些跨国企业的经营动态,分析他们的决策背后所基于的商业逻辑,以此加深对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