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七月份的阅读量不大,书籍难以吸引我的注意力,我便偶尔关注一些时政动态。今年的政治理论展现出鲜明的变革趋势,虽然考试的核心内容依旧,但考查方式有所转变,趋向于高考那种注重理解而非单纯记忆的方式。因此,牢固掌握政治知识点是基本(特别是那些关键词如主旨、重点、出发点等),同时需要进行联想、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尤其是肖老师的精讲精练部分,必须反复研磨重要知识点。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要紧随肖老师的步伐,他的题目最接近真实考试,近年来他在考研分析题上的预测准确率极高。在复习后期,要大量背诵风中劲草提炼的关键信息。对于其他的政治模拟试题,分析题可挑选性地做一部分,选择题则可用于保持手感,不必过于纠结。特别是选择题,应多加练习。此外,可以适当练习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关键是理解分析题的答题角度和步骤,设想如果自己面对这些题目,能解答到何种程度,哪些知识点会遗漏,多自我反思,梳理清晰的答题策略。最后四套卷当然需要背诵,但不能完全依赖押题,掌握答题技巧才是王道,这样考试时才能应对自如。
考研数学方面:
在挑选复习资料时,我起初购买了《高数18讲》,随后添置了一本二手的李永乐版复习全书。刚开始时,不建议立即研读复习全书,因为它可能会难以理解。最好将复习全书当作工具书,用于查找公式,它适用于强化学习阶段。绝对不能在未熟悉教材的情况下直接阅读此书,因为它整合了一些章节,适用于基础知识已全面掌握后进行巩固提升。书中的技巧总结十分出色,每个例题和习题都应熟练掌握。这并不是一本厚重的书,因此不会带来太大压力。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考试涵盖了几个关键部分:填空、阅读、翻译和写作,而词汇是其根本。对于参考资料,这里有几点推荐:1. 《恋恋有词》 by 朱伟,适宜初期阶段,尤其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的学生。2. 张剑的黄皮书(历年真题),适用于对比翻译和理解。3. 王江涛的英语高分作文集,条理清楚,不过最好自己归纳总结主题。4. 背单词应用,如百词斩,在闲暇时刻,如乘车或排队时,可随时复习。记住单词在英语考试中至关重要,建议形成每日背单词的习惯。我从去年三月底开始备考,英语学习是我唯一未曾间断的部分。起初阶段主攻词汇,中期因实习中断了暑期的学习进度。后期到十月我才开始接触真题,时间相当紧迫,仅完成了大约十套真题,且只做了一遍。但每一套真题,每一篇课文,每一句,每个词我都仔细翻译了。我强烈推荐全篇翻译的方式去学习英语,我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成效显著。全篇翻译的最大挑战可能在于一开始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所云,但只要持之以恒,一段时间后你会明显感受到进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化学是一门融合了化学原理和环境保护实践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形态、转化规律以及环境效应。你需牢牢掌握基础化学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这些都是理解环境化学的基础。例如,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等基本概念,会在后续的环境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化学的核心在于污染物的行为和效应。你需了解各类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生物体和生态系统。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来深入理解和记忆,比如DDT的生物富集、重金属的生物积累等。
再者,环境化学也关注污染物的检测和治理技术,如色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这些既是理论知识,也是实验技能。在复习时,结合实验操作手册,加深理解和记忆。
对学习方法,我推荐“三步走”策略:预习、听课、复习。预习能你在课堂上有目标地听讲,听课时要积极参与思考,复习则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做题和做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实践应用,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建议多看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这样不仅能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能提升科研思维能力。组建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共享笔记,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