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八月起,我以资料的形式研读徐的权威红宝书;同时启动1000题,我的策略是预先进行一章的选择题,接着查阅相关章节,然后凭记忆复查题目,核对答案,并阅读解析。这个过程结束后,我对政治的整体框架和选择题的命题模式有了清晰的理解。随后,我开始啃红宝书,尽管内容艰深,让人昏昏欲睡,但由于之前的铺垫,阅读还算顺利。我会再次阅读并标注我认为的关键点。接下来购入了小草资料,精读两遍,并按照之前1000题的方法再实践一次。之后,我重温了小草的重点内容,并快速浏览了做错的题目。最后的半个月,各类模拟试题如潮水般涌来,经过这半个月的密集训练,我紧接着专注于背诵时事和研究大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基础阶段课后的题一定都要刷一刷,数学考纲一般不会怎么变,哪些知识点要看哪些不看请自行百度考纲。至于为什么要刷书上的课后题,是因为这些题虽然不难,但就和组装车间的小零件一样,如果你会了,之后再去做复习全书上的题,就和组装一个复杂的小机械一样,顺手就能用的上,数学反复考察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所以这点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再回看书本是一些重要的定理都会给出证明,书本是出发点,不要本末倒置。我复习的时候有的同学只做全书从来不翻课本,只总结题型,光做题,结果就是后面复习的时候在回去翻课本。强化阶段用的李王的全书,然后做了笔记。全书刷了三遍。注意总结错题,不会的后来一定要再做一遍。全书刷完之后做了660题。之后八月中旬开始做真题,每套真题开始掐表做,模拟考场时间,头一天做,第二天分析试卷改错,一开始错的多,后面慢慢的就少了,真题是有套路的,一定要好好研究。十一月的时候我真题已经过了两遍,回去又看了一遍全书,这时候模拟题大概也都出来了,我做的张宇八套卷,说实话八套卷出题偏,难,一度挫伤了我的信心,所以大家不要太在意八套卷的得分,考研不可能考这么难,权当练手。然后还有张宇四套卷,汤家凤的卷子。这些卷子做完之后都要做总结分析。不要想着你做多少题,而是做完每种题型你下次遇见之后都会,这样就达到目的了。考前十天,基本上不怎么做卷子了,分析错题,掌握错题,把近三年的真题拿出来在模拟了一次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从当前直至暑假来临之际,我的英语学习重心将放在记忆单词和进行阅读模拟练习上。我已经购买了四本阅读模拟书籍,并逐一完成了它们。每一本书都颇具挑战性,平均每篇文章犯两到三个错误是很常见的,无需因此过分沮丧。当然,我并未放弃,而是深入反思并总结经验,最终意识到词汇量不足是我主要的问题。于是,我开始了那项15遍的词汇强化计划。到了7月暑假开启时,若能每次记住单词三遍,并在完成一本阅读模拟题后取得良好效果,那就再好不过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涵盖流体力学、热力学、传质与分离过程等多个领域的基础课程,对理解和解决化工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流体力学部分,掌握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基础理论是基础,伯努利方程和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也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练计算管道系统中的压降和流量,并理解湍流和平稳流动的区别。
热力学部分,要深入理解状态参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尤其是熵增原理和卡诺定理,它们不仅在理论题中常见,也在解答实际工程问题时起到关键作用。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知识也不能忽视。
再者,传质与分离过程的学习,主要涉及扩散、对流传质、吸收、蒸馏等基本概念和操作。其中,Nernst分配定律、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等基础理论需牢固掌握,塔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也十分关键。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应用远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用实例去解释理论,如凭模拟实验或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多做习题,不断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先思考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凭反复练习,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团队学习也很有帮助,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既能互相启发,也能增强表达和思考能力。好的复习策略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你一定能够在这门科目上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