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政治成绩不高,但是考完第一感觉就是我不应该花费那么多时间在政治上。说说我用的参考书吧,开始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还有大题和1000题的那两套题。要先看精讲精练,这个过程可以不用背,但是要把知识点理解透,尤其是哲学和马政经,但是对于比如毛中特里面那种事件啊,年份啊,肯定都是要记住的啦。之后是几月份来着就出大纲了,可以买来看看,可能有一些新增的点。1000题可以多做几次,第一次可以把答案写纸上啊啥的,方便以后再用。政治我强烈推荐疾风劲草那本书,知识点很系统,适合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七月起,务必启动全面复习!我对某些人的观念不太感冒,他们强调反复阅读某本书或刷了多少次题。数学不是光看就能掌握的,必须亲自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坚决避免查阅答案!我总共对全书进行了三次演练,初次尝试可能会感到缓慢艰难,很多问题都解答不出,但这无妨,你应该做好标记,以便下次能迅速定位未解的难题和知识盲点。标记具有关键意义,它影响你的后续复习规划。例如,打上√代表完全不懂,?表示因粗心犯错,※则意味着你可能只掌握了部分知识或需再次温习。每一次重读都要有价值,避免重拾书本时已忘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已经熟练,这样可以为第二次复习节省时间并突出重点。第三次研读全书时,并非逐题重做,而是专注于常犯错或难以解决的题目类型,进行再练习和总结。遗憾的是,尽管如此,最后仍有少数题目未能彻底理解。完成全书的第三次梳理后,我就把它当作词典使用,遇到陌生知识点时随时查阅。最后两个月,我专心攻克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每天早晨预留三个小时,一整套一整套地做,并深入剖析不解之处,直到完全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很多人说完形填空直接放弃。我觉得看情况,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不看文章瞎选。其实,一般会提前5分钟发卷,这个时候不让做题,而完形就在第一页,你可以这个时候做完形,看看文章,在心里记下答案,等到开始答题的时候迅速把答案写上,大概也就5至10分钟就能把完形搞定了。我今年就是这样,只花了5分钟搞定的完形(加上提前发卷的5分钟共十分钟)。我后来有1个小时的时间写作文。最终考了80+,除了基础较好之外,更多的是今年的题简单。关于翻译:只做真题的时候顺便做做,没有额外的复习。对英语真的是掉以轻心了,所以提醒大家,考研英语和四六级或者是雅思形式很不一样,四六级考得好并不代表英语这方面就可以松下来,很多学校英语单科线还是不低的,千万不要大意失荆州。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模型与决策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你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模型、存储论、随机服务系统等。这些理论是构建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至关重要。
对线性规划,要熟练掌握图解法和单纯形法,理解其背后的优化原理。动态规划则需理解状态转移方程,能够构造并求解最优化问题。至于网络流模型,如最大流最小割定理,不仅要知道如何建立模型,还要会用Ford-Fulkerson算法或Edmonds-Karp算法进行求解。
存储论和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解也非常重要。理解库存模型的基本概念,如订货成本、持有成本、缺货成本等,并能应用 EOQ(经济订货量)模型解决问题。随机服务系统中的排队论,比如M/M/1模型、M/G/1模型,要理解它们的性质和服务率、到达率等参数的关系。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多做案例分析,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场景,加深理解和记忆。利用计算机软件,如LINGO、MATLAB等,进行模型求解,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模型的运行过程。
一定要注重复习和自我测试。定期回顾知识点,做一些模拟题,参加讨论小组,都能帮助你巩固知识,发现自有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