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9月份开始的,先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然后做肖秀荣的1000题,1000题里错的题最好在课本里划出来以加深印象。我是结合自己的思维自主选择的资料。课本可以是红皮书,可以是任汝芬的序列一 ,或者是肖秀荣那本核心知识点详解。马原,看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毛中特,我看的是肖秀荣的课本。史纲,多是高中学的历史,用的是红宝书。思修,用的是红宝书。我后来还看了小草,但时间有限,小草没吃透,只过了两遍。考试前,买了肖秀荣的最后4套卷、任汝芬的4套卷以及20天20题,最后十几天狂背肖秀荣的4套卷。马原较难,我先学习的毛中特,之后是史纲和思修,最后是马原。建议8月份就开始入手政治,1000题多做几遍,小草上面标出了考过的知识,可以拿来做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是二李的复习全书,感觉知识点很细,而且配套的题目也很经典。七八月份把第一遍作了,感觉晕晕呼呼的,然后就是不断的做这本书,到十二月的时候,作了四遍的样子,做完每一章的题目后总结一下思路和解题方法(很重要的)。觉得数学做题一定要理解,不用做很多书。临考前做了下400题适应下考研的题型,同时把握下时间。个人觉得400题比真题难,而且四百题的前几套比后几套也难,所以大家做完前几套之后如果不满意千万别紧张。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让你感到困扰,但你必须付出努力。从现在阅读这篇文章开始,你应该每天安排一些时间致力于学习英语,年轻人,及早开始是明智之举。只要你肯下苦功,达到标准应该不成问题。我个人的复习策略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我强烈建议重视词汇积累。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毫无疑问需要背诵。今年的翻译题目大多涉及热门时事词汇,也有一些历年常考词汇,你可以购买一套真题集,里面都会包含这些内容。我起初并未意识到这点,走了许多弯路。今年的翻译题相对容易,但我未能完成!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在打草稿!我不擅长一气呵成,翻译速度又慢,当剩下二十分钟时,我还剩下两段英译汉未读,不是没抄写,而是没读!那时我简直心如刀绞,差点就要崩溃大哭了。后来,我几乎逐字翻译了其中一段,至于最后一段是否完成,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中间漏了不少词,含义也大多是猜测的。尽管如此,最终的成绩还算正常,也许是因为我在词汇部分表现不错。所以,大家在日常练习中务必提升速度,并在考试前提前测试自己的翻译速度。如果翻译太慢,就别考虑打草稿了,别让自己重蹈我的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石油地质综合,顾名思义,涵盖了地质学、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等多个领域,其核心在于理解和解析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及开采规律。需深入理解地质年代、地层结构以及构造地质的基本原理,这是分析油气生成的基础。在地层学中,了解各地层层序、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对判断储油层的重要性不言喻。构造地质则帮助解读地壳运动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地球化学的知识也至关重要。石油的生成涉及到有机质的热成熟过程,理解这一过程中的生烃、排烃和运移机制,能帮助预测油气聚集的位置。掌握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有助于评估油气的质量和来源。
再次,石油地质学是研究的重点。它包括了油气田的勘探、评价和开发策略。理解油气藏的类型、特性,如断层系统、储层参数、流体性质等,是进行有效开采的前提。石油地质学还涉及到了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应用,这需具备一定的地质物理知识。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有效的。一方面,要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凭阅读教材、参考书,理解和记忆关键概念;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实验课程和实地考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团队讨论和案例分析也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