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从9月下旬开始复习政治,这门课不宜太早,但也不能晚,最好9月初开始吧。书我买了肖秀荣全套8本,所有题都做了一遍,做肖1000题的时候,总错的和易混淆的点我还整理了几张纸,考试前一晚过了一遍。最后一个月有一小半的时间都用在政治上,刷了米鹏三套、米鹏六套、肖8肖4,考试的时候选择遇见几道原题,主观题大家都差不多,北京压分还挺严重的,重点主要是客观题。
考研数学方面:
由吴赣昌主编的数学教科书,包括《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均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些书籍的主要功能是奠定基础知识,掌握理论要点,理解和运用各种定理及公式。亲自动手完成课后练习至关重要。至于复习和备考,可参考《数学核心笔记》来确定范围。建立一个错题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整理笔记也极为关键。我个人偏好使用A4活页纸,便于整理,最终消耗了一整包,足足500张(这是一生的宝贵财富,满满的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从现在起到暑假开始的这段时间,英语所要做的就是背单词做阅读模拟题。阅读模拟训练我一共买了四本书,都做完了。哪本都不容易,每篇错两到三个都很正常,也不要过于气馁;当然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认真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词汇没过关,后来就有了那个15遍。在7月份暑假开始的时候,单次能够记到3遍,阅读模拟题做完一本就很好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基础,它主要探讨个体决策者,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优选。理解供求模型、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构建清晰的思维框架,凭绘制图形来辅助理解。要深入理解市场均衡、弹性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内容,这些都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宏观经济学则是从整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关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需掌握国民收入核算、IS-LM模型、AD-AS模型等关键工具,并能运用它们解释经济波动。我在学习宏观时,更倾向于结合实际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这有助于提高我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
虽然考试科目名为“经济学综合”,但金融理论的部分不容忽视。这包括金融市场运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产定价模型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需对数学和统计有扎实的基础。我在学习时,会尽量将这些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比如阅读最新的金融研究报告,以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定期复习和做题,中国人民大学的试题通常既考察理论深度,又要求灵活应用。我还参加了一些讨论组,凭与同学的交流,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阅读经济学大师的经典著作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它们不仅能提供深入的见解,还能帮助我培养经济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