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至于政治,以我自己的经验,政治一定要上一下辅导班,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对考研的政治都不熟悉,自己看书有些东西会比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在没有老师的讲解下会感觉晦涩,这样就会在政治上费时且效果差,所以我认为选择一个好的辅导机构是很必须的。 由于内容太多,又太细碎,很容易忘,要及时回头复习。要选择好的辅导书,根据大纲的章节把具体章节的真题汇总起来,这会让你明白哪些地方是出题点,进而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内容加强记忆,避免端着厚厚的大纲看来看去,满锅里找不出个豆的混沌感觉。至于那些押题包括英语的,建议大家不要信,年年都说能押中题,也没见得他们押到什么题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坚持每天都精读论文,大概每天用三页A4纸的量,其中包括一篇英译汉和一篇汉译英,之后还会进行总结。从九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一月,我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到了后期,我把复习的重点转向了之前整理的资料,每天会花一个小时回顾这些内容,甚至利用空闲的碎片时间也会翻阅。同时,我逐渐减少了每日的翻译工作量,只是为了维持那种翻译的状态。对于考试的答题顺序,我首先是写作(小作文15分钟,大作文25分钟),接着是阅读A部分(75分钟内完成),然后是C部分(22分钟),B部分(20分钟),完形填空(15分钟),剩下的时间用来检查和涂卡。有的考生可能会选择先做B部分再做C部分,但我连续两年都按照这个顺序来,初次考研时因为B部分较易所以没有问题,不过今年的新题型我花了30分钟还没做完,导致后面翻译和完形填空的时间紧张,再加上心态波动,影响了这两部分的得分。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即使新题型难度较大,你也能迅速完成,而如果新题型难,通常得分都不高,但这并不会对完形填空的答案产生太大干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学基础综合这个科目,理解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它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与政策等多个领域。你需对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评价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我建议从阅读经典的教育学著作开始,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等,这有助于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另一个重点。你需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包括认知发展、动机、情绪、社会性等因素如何影响学习。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这部分凭做案例分析来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教育法规与政策部分需关注国家最新的教育方针和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实践。定期浏览教育部门的官方公告和新闻,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系统性和实践性是两个关键词。系统性意味着你需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在这个框架中找到自有的位置。实践性则要求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例如,设计一份教学计划或者分析一个教育现象。
历年真题的训练不容忽视。凭做题,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模拟考试环境进行定时练习,提高你在真实考场上的应对能力。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效的。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讨论难题,互相监督进度,不仅共享资源,还能相互激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