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由于我起步较迟,在九月中旬左右才开始,且每日投入的时间有限,以致于我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并未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我在后期备考中始终对此感到焦虑,最终的一个月我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政治理论的记忆上,却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复习。之前牢固掌握的知识因最后阶段复习不足而有所遗忘,面对需要记忆力的基础题目(如选择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时,我显得力不从心,回忆起来磕磕绊绊,既浪费了答题时间,也影响了答案的准确性。考试结束后,我深感懊悔,如果早些开始接触政治,提前几个月多投入一些时间,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时间管理混乱,影响到我对专业课程记忆性内容的温习。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是2015版的李正元复习全书,粉色封皮。这本书还是比较经典的,非常锻炼计算能力,我也是看了各种经验贴才选择这本书的,新版的复习全书我没用过,张宇的书我都买了,但是我觉得不太适合我,有些题目比较偏比较怪,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建议。第一年复习数学走过许多弯路,还好第二年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第一年我最大的失误就是眼高手低,看书看得很快,表面上复习进度很快,实际上基础没打好,到后来计算能力特别差,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所以复习数学一定不要贪快。所以第二年的时候,我自己准备笔记本(正儿八经的笔记本!不是让你找一堆打草纸,用完就扔),一个题一个题的做,就是从现在开始就要训练自己按步骤做题的能力,开始的时候可能觉得没啥用,到后期你做真题或者模拟题训练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不会写的乱七八糟,非常有条理,除了复习全书我还做了660,660是检验你基础打的牢不牢固,计算能力强不强的指标,上边虽然看起来是选择填空,但是计算量很大,技巧题不多,题目也比较经典,推荐暑假做。最后要说的是模拟题,建议多做!!我用过张宇四套卷,八套卷,李正元经典400题,合工大五套卷,强烈推荐合工大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一般比真题难,特别是张宇的题,其实,真的不要看得太重,模拟题就是查漏补缺以及训练你做题速度,控制做题时间的,多做模拟题,你真正考试的时候不至于安排不好时间,最后最不完,训练做到了,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发生。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数学也需要背的,早上脑子很清醒,大家都用来背英语了,根据我第二年的复习状态,我每天上午都给数学,去自习室先把笔记看一看,记一记,在开始做题,一般看完一门另一门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每天重复你的笔记非常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你要有恒心。单词是第一关,没有一定的词汇量,你什么都是白搭。我的背诵方法如下:翻一遍单词书,把不认识的单词勾出来,然后反复记忆这些不认识的单词,逐步剔除能记住的,最后把无论如何都记不住的单词裸抄出来(不带中文),每天直观识别它的意思。单词需要每天背,没有捷径可以走,但是一天最多花一小时,早晨起床半小时、晚上睡前半小时即可。有了词汇量,那么你做阅读就是思维问题了,训练时必要的,可以与背单词同步。我用的黄皮书的,感觉还是与真题较为贴近,虽然有些题目也很纠结,一天一到两篇,一个礼拜一次综合4篇。不在多在于精,做完之后要对照翻译,比较自己理解与文章的偏差。完型与翻译的建议与阅读同步,反正以练为主。至于作文,建议准备好几个话题,比如例子,20多个就ok了,多了也记不了,然后还要准备一篇模板,建议综合几个模板自己写一个,已防备不时之需。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的核心内容包括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难点和重点,需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链表、树、图等抽象数据类型的特性及其操作也是考试的重点。我建议使用编程实践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因动手实现往往比单纯看书更有效。
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解CPU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至关重要。这部分理论性较强,需耐心细致地去理解每一个概念,并凭做题来加深印象。特别是内存管理和I/O接口的设计,需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围绕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展开。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调度算法,以及虚拟内存的概念是关键。操作系统的并发和同步问题,如临界区、信号量、管程等,也是常考点。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要理解每层的主要功能及协议。特别注意TCP与UDP的区别,HTTP、FTP等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流程,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如加密、认证、防火墙等。
学习过程中,除了教材,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也很重要。我经常使用LeetCode刷题强化算法,看MIT开放课程深化理论理解,用CCNA教程辅助网络知识的学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们能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