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主观题目,记忆的内容通常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教科书中的关键概念,在早期复习阶段应已识别出哪些是重点;另一类是一些知名教师的模拟试题,我个人推荐任汝芬的《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和肖秀荣的《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大约在10月和11月期间,许多考研辅导机构会发布模拟试卷,常常以8套卷或10套卷等形式出现,这些试卷的客观题可以练习,但主观题并不急需完成,因为它们往往包含前几年的老题目。上述两本书通常在12月中旬才发行,别误认为时间太晚而不购买,因为后期出版的书籍更能反映当年的时政热点,其价值与基础学习同样重要。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建议先尝试做一遍这些模拟题再进行背诵,这将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我只完成了其中一部分,后来由于时间紧迫,便直接转为背诵。据传肖秀荣的预测题比任汝芬的更准确,可能是因为任汝芬的试卷出版较早,考研命题组可能会避免使用其中的题目;相反,肖秀荣的试卷在命题工作完成后才发布,所以与实际考试题目相符的概率更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基础不好的一定要早早准备,我第一年就是准备太晚了,六月份才开始,到最后时间不够了,真题才做了一遍,哎,都是眼泪。。。不说了,建议大家现在就开始打基础,结合大纲,把课本习题过一遍,基本定理概念要掌握,一般到五六月份基础就该弄完了,开始强化,复习全书少不了,我买的二李的,先做第一遍比较吃力,好多题不会,不过不要担心,坚持下去,大家准备一个错题本,把不会的,做错的都摘录下来,错题是在第几页,涉及到哪些个知识点,自己的错误解答和正确的详细解答都写在上面,方便日后复习。全书过第二遍就容易多了,不过还是会有不会的,很正常,全书里也有个别偏题怪题,不要去理会,记下来看看就好,全书第三遍结合错题本,好好过一遍,然后是真题,这里一定要重视真题,要做三遍左右,第一遍慢慢做,不会的记下来,反复研究,第二遍卡时间做,模拟考试,不过依据个人情况,但是卡时间模拟做卷子很有必要。也可以买几套模拟题卡着时间练练手,但是模拟题的话,错题看看就好不必深究把真题研究透就够了。最后临考前把错题本好好看一看。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这个是考研英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整个复习最重要的一环。真题是考研英语绝对的一手资料,必须好好利用。在复习之初准备四份近十年真题,第一遍只要不分析,这是熟悉真题套路。第二遍分析错题类型,挖掘原因,此为深化理解出题思想。第三遍之前,看一看黄皮书,注重常见类型解题技巧。第三遍注重单词和全部题目的解析分类,深度挖掘出题者的思路和题目的迷惑设置。第四遍注重句子分析和段落层次关系,把握住常出现题目与前后文关系。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安全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它涵盖了安全管理、事故预防、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基础的安全理念和法则至关重要,比如海因里希的“金字塔理论”,它揭示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与严重性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和预测安全事故的重要工具。
深入理解各种安全系统和机制也是重点。例如,你需了解并能应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循环来设计和改进安全管理系统,对ISO 45001这样的国际安全管理体系标准要有基本的认识。
再者,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是考试的常考点,如故障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不仅需理解其原理,还要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事故案例分析也不能忽视。凭分析历史事故,更好地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增强对安全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记得我当时特别关注了一些国内外的重大安全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等,这些都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安全原理。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有效的复习策略是关键。我建议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案例相结合,凭做题和模拟实验来巩固知识。定期回顾和总结,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有很大帮助。还参加一些讨论组或论坛,和其他考生交流,共享学习资源,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