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高中文科出身,高中担任班里的政治科代表,政治我是从九月底开始复习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复习质量,效果真的不错。每天晚上吃完饭,站在那里看一个小时政治,消化消化。政治后来花的时间越来越多,然后考政治前看最后肖秀荣六套卷到十一点半,第二天考了其中一道大题,现在想想,其实那样也不太好,第二天头昏昏沉沉的。政治除了红宝书我都用的肖秀荣,自己感觉挺不错,有的人说六套卷背了也只有一道大题猜中,但是我觉得一道大题压中也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想投机取巧,至于说要背什么精编版的,自己感觉看看就可以,除了最后六套卷和八套卷可以挑些背背,我六套卷出来那会,每晚会在图书馆没人的地方小声背十五到二十分钟,能背个两三题,早上也会背两三题,准确背下来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有个印象而已,最后再过一遍就OK。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在看完两遍《复习全书》后,你或许会觉得自己数学已经还可以了,这时你可以考虑去做《数学基础过关660题》,保准你会很受打击。这本书都是选择填空,考查的是你对每个知识点更深入的理解,当你能把这本书吃透,你对数学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就又更上一个层次。前期数学基本功的夯实很重要,否则你后期做真题会觉得磕磕绊绊,大家务必重视。数学需要不断练习,多做题,从做题中巩固知识点。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英语还算过得去,扎实的基础让我颇为自信。初期阶段,我每天都会投入两小时来记忆考研词汇,同时也会做一些张剑的阅读练习。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十一月,我才开始着手处理张剑的历年真题集,当然,每日的单词复习依旧雷打不动。每天一进图书馆,我就埋头苦背两个小时的单词,直到接近十点钟。我认为只要词汇过关,阅读理解自然不成问题,这样的时间投入是值得的。不过,早晨背单词不宜超过一小时,最好在九点之前完成。除了固定的单词学习时间,我得抓住零碎时段来学习,但这并不代表单词不重要,反而是需要更高效地规划时间,并且要坚持不懈地记忆,不仅要牢记词义,还要熟悉其各种用法和变形。
说实话,早起的一小时内我的精神状态并不佳,还未完全进入学习模式,这段时间用来背单词或作文挺合适的。进入十一月,我才全力专注于历年真题,但其实有点晚了,因为真题需要反复操练以挖掘其中的规律和解题思路。虽然之前尝试过一次,但到去年十一月几乎忘光了,重做了一遍效果还不错,阅读理解基本都能达到30分以上。每次做完后,我会逐句逐题仔细分析并翻译,这个过程耗时颇长。十二月,我开始背诵张剑精选的50篇热门作文,可惜实际动笔写作的机会太少,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作文能力提升有限。没有足够的实践,考场上的表现就会显得挣扎,现在回想起来,真应该每天坚持练一篇。作文这种技能确实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炉火纯青。到了后期,模拟题的练习也所剩无几,总的来说,真实的模拟训练还是太少了,未能找到临场的感觉。平时不付出汗水,战场上只会流更多的血!考研之路容不下任何侥幸心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运筹学二是一门涉及数学建模、优化理论和算法的重要课程,它在专业学习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理解并掌握运筹学,能帮助更有效地解决实际的交通规划问题。
基础理论是关键。运筹学主要涵盖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流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需扎实掌握。例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要理解每一步变换的意义,不仅要知道如何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对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要深入理解它们的优化思想和求解策略。
实践应用不可忽视。运筹学的魅力在于它的实用性。我会建议大家多做一些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比如,尝试用运筹学的方法来解决交通流量分配、路径选等问题,这样既能巩固理论,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编程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求解线性规划的MATLAB工具箱,还是处理网络流问题的Python库,都需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凭编写代码实现运筹学模型,不仅检验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问题解决效率。
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挑战是进步的动力。运筹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很大,新的优化算法和应用领域不断涌现。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和学习,是在研究生阶段应有的态度。
在备考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定期进行复习和自我测试,凭模拟试题或者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不要忘记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研究,团队合作往往能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