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必过早准备,因为你记忆的速度赶不上遗忘的曲线。我是在快十月份开始准备的。做选择题,刷蒋的《800题》和肖秀容的《1000题》。我喜欢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11月份之前主攻选择题就行,一定要把不会的知识点都搞懂。选择题我刷了基本两遍。就是要多看书!把错了的题彻底理解清楚!把错题的解析都写在原题旁边。其实历年真题只是让你了解出题人思路,但绝对不会重复出现,所以做一遍就好。大概11月份后开始看大题,看真题中出现的大题,尤其要看答案解析,仔细研究如何答到点上,如何得高分。然后开始做蒋、肖的练习题,《肖四》、《肖八》是一定要做的,并且要结合时事背会大题。今年政治大题肖押中的还是蛮多的。大题不要太担心,剩下最后一个月背就足够。(我当时由于时间紧,剩十几天背的)政治的重头戏还是在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选择题的对错会跟别人拉开很大差距,一定要重视!!做到先理解后记忆!再者,有些地区公共课压分严重,政治决定你是否可以上一个好学校。所以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忽视政治的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的基础近乎为零,是从今年三月才开始从头学习的。我积累了两大本厚厚的笔记,并坚持在纸上详尽地写出课后题的解答步骤,力求清晰不遗漏,以便于查找错误。我会特意标注出那些还没掌握或者原本会却做错的题目。初次尝试进展缓慢,我购买了660题但并未动笔,因为听闻其难度大,我选择了绕行。不过,我对核心知识点的笔记进行了深入的两次复习。之后,我又购入了一本复习全书并完成了一次通读。进入后期阶段,我转向了全套的真题和模拟题训练,同时注重剖析自己的错误。许多人推崇的复习全书确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未使用的660题则成为了一个小小的遗憾。在数学这个科目上,我发现投入与收获的比例相当高,精研考纲涵盖的教材多次,其效果远胜于草率地翻阅多本书籍。因此,购书时应避免贪多嚼不烂。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真题一套一套地做吧。这个阶段不要因为整理背诵专业课比较繁重而抛下英语,请继续做题吧。并且,你要开始认真准备考试作文了,背范文绝对有用。真题第二遍:揣摩每个选项错在哪里,是过度引申还是偷龙换柱类似的错误。而且是对着第一遍自己做的翻译来选择~然后对着张剑的解析看,这样做可以形成一个做考研阅读的思路。因为有的选项实在是奇葩,所以揣摩阅读的思路很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涵盖了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关键。你需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深入理解,对半导体物理中的能带理论、载流子迁移率等也要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会在后续的学习中起到支撑作用。
实践性是电子科学的重要特点。理论知识需凭实验来验证和深化理解。比如,你尝试搭建简单的电路模型,模拟电流流动,直观感受电路的工作原理。对半导体部分,理解PN结的形成及特性,以及MOSFET的工作机制,这些都是凭实验来加深理解的。
再者,深入理解和应用公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傅立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霍尔效应在磁敏元件设计中的角色,都需你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阅读经典教材和研究最新的科研论文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像“电子技术基础”这样的经典教材帮你构建系统性的知识框架,阅读最新科研论文则帮助你了解学科前沿,拓宽视野。
定期自我检测和复习至关重要。你定期做历年真题或者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找出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建立错题集,反复练习错误题目,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