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电机与电器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自己在政治复习方面颇有信心,购入了大纲后,一眼扫过简单的部分便已临近九月底。此时我启动强化课程,边听课边做笔记,清晨时光用来温习。第一遍阅读大纲不必过于细致,毕竟这会耗费大量时间,主要目的是唤醒高中时的记忆,简单熟悉一下内容(对于理科背景的同学来说,可能需要提早着手,认真学习,毕竟最终的背诵和做题才是关键)。记得那时打印的讲义堆积如山,确实带来一些压力,不过等到九月底大纲看完,并且跟上了1000题的进度,解题速度自然提升,紧张感也随之减轻。起初不必急于求成,大部分人都在同一时间起步,关键是每天都得专心致志地持续学习。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说实话数学考完心里很没底,因为平时练习经常犯计算错误,考试的时候万幸没有出现太多。数学的复习是按大路子走的,课本过一遍,课后习题做一遍,这个过程很长,大概用了两个多月。我是理科生出身,但是毕竟很久没学,所以这个过程其实相当艰难。最重要的是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因为实在没有时间整理错题,所以就在每部分过完之后整理了易错点。然后就是李永乐的大白本,这个过程更为艰难。个人感觉大白本的难度是略高于真题的,知识点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和复杂。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历了这个过程,数学复习的路就完了一大半。时间充裕的话大白本可以过两遍,但是我实在时间有限,过了一遍就进入了冲刺阶段。这个时间主要是套题模拟。先是历年真题来两遍,然后是李永乐的6+2和最后10套题来两遍。最后历年真题再来一遍。考前大半个月基本保持一天两套的节奏,保持手感。说良心话考研数学并不难,最怕的就是计算失误和考场发慌。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重点分享一下备考后期的冲刺复习经验。那时我已经完成了真题的第四轮,第四次复习并不繁重,主要是浏览历年来的真题,理解每篇阅读、完形填空和翻译的主题,尝试为每篇文章拟定标题。同时,仔细研究阅读题目的设问方式,归纳各类问题的特点,亲自整理一遍能帮助记忆更牢固,别怕麻烦。小贴士:对于相似或含义相近的单词,我在记单词时发现这是一个易错点。于是,我在单词本的后面特别设立了区域,用来记录这些单词,每天背诵时都会更新这个列表。随着时间推移,我对它们的区别越来越清晰。这样做有助于避免在阅读时因混淆单词意思而犯错,我觉得这对于提升完形填空的准确性也很有帮助。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电路原理的基础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压、电流等基本物理量,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理。这些是所有电路分析的基石,必须扎实掌握。我会建议你凭做大量基础题来巩固这些概念,直到你能不假思索地应用它们。
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电路模型和分析方法。如直流电路的分析主要依赖于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交流电路则需理解阻抗、相位差等概念,以及使用复数表示法进行计算;对动态电路,拉普拉斯变换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将大大提升解题能力。
再者,实践操作不能忽视。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帮助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你尝试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和测量结果,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锻炼实验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关键。电路原理中的许多问题可能并不直接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用,这就需具备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遇到难题,不要怕,先分解问题,再一步步解决,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得。
定期复习和总结是保持知识鲜活的重要方式。我会定期回顾学过的知识点,制作思维导图,甚至重新做一遍以前的题目,这都能帮助我巩固记忆,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