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知识点繁杂如饺子馅,但我们可以通过归类来记忆,防止混淆,这对处理多项选择题特别有效。对于主观题,我从11月起,每日清晨诵读参考资料,并聆听老师的肖四答题策略解析。他们还教了我一些通用的答题技巧,在实际考试中非常实用。选择题部分,依赖于1000题,我把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上,连同相关背景或事件一起抄录,反复温习。至于大题,肖四是关键,十二月时,多记住一句可能就多得几分。政治是最讲诚信的科目,你付出的努力都会在分数上得到回报。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英语学习,单词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如果忽视词汇积累,无疑是自我设限,再多的劝诫也无济于事。然而,背单词也要讲究策略,尤其是历年真题中的高频词汇。通常,人们会选择购买过去十年的真题集,但重中之重应是最近五年的题目。在初次背诵单词后,你可以尝试去做这五年的真题,不必过于关注正确与否,只需将所有陌生的词汇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很快,你会发现在这些年间反复出现的单词,它们便是你需要重点关注并深入掌握的核心词汇。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通史是一门涵盖从远古到现代,跨越数千年的宏大课程,需对历史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把握时间线是基础。我建议构建一个详细的历史时间轴,将重要事件、人物、政策等标注其上,这有助于形成整体的历史观。注意各个时期之间的联系和转折,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深入理解每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影响至关重要。例如,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奠定我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唐宋的文化繁荣怎样推动了社会进步,明清的社会转型又如何预示着近代中国的来临。这些都是需深度分析的内容。
再者,对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理解“为什么”。比如,为何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他的举措对后世有何深远影响;为何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变革。这些问题需查阅多种资料,进行多角度思考。
我还发现,结合实际,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比如,对比古代的对外交往与当今的全球化,深化对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理解。
复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反复阅读和笔记整理。我习惯于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这样既能提高阅读效率,也能加深记忆。定期回顾和梳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