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开始复习政治相对较晚,大约在9月18日大纲发布后才启动。我开始阅读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1000题。1000题质量不错,只是题目的时效性略显不足。由于专业课程占据了大量时间,所以我只能每天挤出一点时间来复习政治。直到10月中旬,我仍然没能完成精讲精练的全部内容。眼看时间紧迫,我迅速地浏览了剩余的部分。接下来,我转向了模拟试题的选择题,包括肖秀荣老师的8套和4套试卷,以及过去的五年真题(真题极其有价值)。做完这些题后,我又重新审视了一遍1000题中的错误,以及模拟题的错题。做题过程中,遇到不熟悉或答错的地方,我会在书上标注。此时,我可以再次翻阅精讲精练,构建起知识体系。这样的过程让我的选择题部分得到了充分的复习。接着,我深入剖析了过去五年真题的分析题,并对比了模拟题的分析题,其中的答题模式逐渐清晰。很容易看出哪些章节的哪些知识点是分析题的重点。最后,我集中精力背诵了肖秀荣的核心冲刺考点,并专攻4套卷的分析题。考试前夕,我还收集了一些额外的学习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先说下教材,我用的是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线代讲义+张宇真题大全解。复习全书几乎是人手一份。暑假是复习的黄金时间,一定要好好把握!时间节点问题,数学至少复习三轮。第一遍暑假9月之前,数学全书加讲义要过完一遍,中途有特别难懂的不必纠结,做上记号留到第二轮,能做笔记就做笔记,以后复习会有用。第二轮10月之前还是做复习全书和讲义,这一遍要力争每个问题都搞懂,尽量每一题自己用笔算出最后答案。这个过程可以配着其他习题做,张宇1000题或基础660什么的。660是本很神奇的书,我当时没有做完,里面考得东西很概念很基础,可就是不会。第三遍,国庆假期可以开始动真题了,按照老师说的买了30年真题。确实像老师说的,十几年前的题目,改一改十几年后又来考了。但这又花了我一个半月的时间,真题并没有全部吃透,时间不够还是别做30年真题,00年之后的就可以了。早年的卷子里积分类的可以做一做。卷子最好是成套地做,真题最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好好研究,至少做两遍。考试前两周如果真题做完了,可以做些别的机构的模拟卷,合工大超越五套卷不错,考试前书店会有卖,如果时间不够,只做真题也可以。然后就是真题模拟,留几份近年的卷子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考试。
考研英语方面:
开始复习重点应放在阅读上,我只做了真题。在初期就开始做2000年左右的几套题。接下来我会翻译文章,先自己翻译,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根据自己理解来,确定影响理解的词汇然后查字典(这部分单词就是我积累的重点。最后也留三五年的真题,模拟时候整套做。平时积累:个人感觉作文是要尽早开始准备的,不开始背范文的话,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我是在背过一些范文后再去看阅读的时候,发现阅读中的很多句子完全是和作文主题相契合的,而且句式自然优美,用词也简洁,完全可以用到作文里来嘛,但我这点做的不好,建议学弟学妹可以在做完阅读之后,把一些适合写到作文里的句子摘抄下来,成为自己的作文材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信息系统是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论以及信号处理的各种方法。理解并掌握傅立叶变换是关键,它是连接时域和频域的桥梁,对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滤波器设计、信号调制等。
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也是重要部分,它们在解决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上有重要作用。特别是Z变换,它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解和应用Z反变换解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是常考题型。
再者,随机过程和概率统计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信号处理领域,许多信号都是随机的,理解它们的概率特性对噪声分析、信道建模等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如高斯分布、均匀分布,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析和解决问题。
系统理论中的卷积运算、系统函数和脉冲响应是另一个需重视的部分。这些概念帮助理解和设计线性系统,特别是在滤波器设计中。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以理解为主,死记硬背只会事倍功半。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例如凭模拟实验来理解信号的处理过程。多做练习题,不断巩固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寻找教师或者同学一起讨论,甚至凭网络论坛寻求帮助。
定期复习,保持对知识的持续接触,这是防止遗忘的有效方式。适时做一些历年的考研真题,既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