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用过早准备,也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如果是文科生的话就更不用担心了。我用的资料是肖秀荣的全套资料,他出什么我就买什么,一整套大概有10本左右。紧跟他的步伐政治就可以轻松搞定。暑假7-8月份是刷了一遍1000题,随题看最厚那本书(不用大学的课本的),之后就是看他出的各种资料,就是看,刷题而已,不用背。最后一个月背他的背诵版小书和最后四套卷就可以了。文科生没必要担心,因为考得都是高中学的政治知识,知道如何回答以及作答步骤就可以应付了。
考研数学方面:
近年来,考研数学的难度逐渐提升,解题效率与精确性显得尤为关键。每日需投入至少三个小时进行习题训练,并确保整理错误题目以便日后反复查阅。基础的学习方法是首先提炼并巩固基础知识,尤其是加强微积分和极限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分阶段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教材全书及阶段性的练习册如1000题等进行实践。同时,可结合历年真题进行强化训练,但应保留最近十年的试题用于完整的定时模拟测试,宜选择在上午进行,限定时间为三小时,推荐每次都提前二十分钟完成,以确保在实际考试中能应对自如。完成真题后,还需多次重温,全面掌握各类题型,达到无遗漏的复习效果。
考研英语方面:
我并不善于记忆词汇,总感觉这过程单调乏味,缺乏动力。不过,有的同学热衷于跟随朱伟的恋恋有词或者别的教师学习,各有所好。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方法。我一开始就投身于历年真题的阅读练习,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试题开始,最初确实感到吃力,几乎每道题都答错,难免会挫败感重重。然而,在这个阶段,正确率并非关键,关键是能逐渐熟悉考研英语的主题类型和高频词汇。单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出现能让我印象深刻得多。我坚持每天精读一篇文章,尽管进度缓慢,但无需焦虑,随着时间推移,速度自然会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理论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线性系统理论,如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根轨迹法,频率响应等。这部分需深入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它是将时域问题转化为频域问题的关键工具。状态空间模型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以更直观的方式描述和分析复杂的动态系统。
要深入研究控制器的设计,PID控制是最基础也最实用的一种。理解其工作原理,如何调整参数以达到最佳性能,是每个考生必须掌握的。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等也是重要的考点。这些高级主题需对微积分、矩阵论有一定的理解,需凭大量的实践来熟悉其应用。
再者,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尽管日常生活和科研中充满了非线性现象,但如何处理这些非线性问题,使其稳定并实现期望的控制效果,是一项挑战。你需理解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了解如何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以及非线性系统的反馈线性化方法。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凭做实验,模拟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理解自动控制理论的应用。例如,你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PID控制器,或者使用MATLAB的Simulink进行仿真,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思考,多动手。定期复习,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内容非常有帮助。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求助,无论是教师还是同学,都是你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