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和红宝书,但我比较偏重前者,尤其是哲学部分,解释非常详细,课后的真题可以让人明白重点之处,而且不同颜色的字体可以引发看书的兴趣,我看红宝书大篇大篇的文字一会儿就犯困。在看书时也要有自己的规划,如每天看多少页,几天看完,几天的通融期(一般不能准时完成,会有小事的耽误,但你可以定一个两天的通融期),这样你就可以比较主动的把握时间,我约定每天20页,后来发现不易完成,改为15页,这样耗时1个月完成,我一般在每天早上花2个小时左右,因为看书易跑神,多是边读边理解,这个可以依个人习惯而定
考研数学方面:
要掌握高等数学,需要投入大量努力,尽早复习是明智之举。这四本高数教材确实具有挑战性,我本人选择了较为艰深的《高数十八讲》和《线代辅导讲义》(我个人认为这是考研的最佳辅助材料)。选择哪种参考资料并不关键,关键是脚踏实地地完成每一项练习。我完成了两轮辅导书的学习,如果时间允许,强烈推荐做第三遍,随后再开始接触真题。在做真题时,分数不必过于挂心,它们并非衡量标准。整个学习过程可大致分为打基础、巩固提高和冲刺三个阶段。我的建议是,每个阶段都应提前开始,不宜延误,并且要严格执行计划。
考研英语方面:
每年,众多勇士在英语战场上败北,而英语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光看历年考研英语的全国分数线,就能体会到它的难度。想要在这场考验中迈过英语这座大山,关键在于拥有几样品质:首先,信念至关重要。实际上,考研英语与四六级成绩并无直接联系,有的考生四级未过却能在考研英语中脱颖而出,反之亦有六级高手意外失手。因此,抛开四六级的成绩,专心致志地投入考研英语的学习吧!其次,毅力是必不可少的。英语复习会伴随整个考研过程,所需时间最长。其中,专项训练如翻译和阅读(推荐使用新东方资料和黄皮书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奠定了整个考研的基础,也直接影响最后的成败。特别是英语学习,这个阶段主要是巩固基础,提升能力。每天坚持做一至两篇阅读理解,随后花一到两天时间来翻译。我会用一本单独的笔记本记录英语翻译,初期专注于阅读理解的翻译,后期则转为翻译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结构力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涉及到力的平衡、结构变形、应变能、虚功原理等多个核心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因它们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例如,理解力矩平衡和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这对分析结构受力状态至关重要。
重视实例分析和计算。结构力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理解,更需凭大量习题来加深理解,提升计算能力。我建议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复杂结构的题目,它们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结构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问题。利用软件进行结构分析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ANSYS或者ETABS等,直观地看到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反应。
再者,物理直观的培养不容忽视。结构力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凭物理直觉来解决,比如凭想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如何变形,帮助更直观地理解问题。我经常凭画草图,构建物理模型来辅助思考,这种方法在我备考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定期复习和整理知识点。结构力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定期复习帮助巩固记忆,并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习惯每学完一章就做一次小结,把重要公式、定理和解题技巧整理成笔记,这样在后期复习时会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