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车辆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考试时,我觉得单项选择题相对轻松,多项选择题则更侧重于考核细微知识点,我自我感觉经过反复刷书,应对选择题还算得心应手。对于主观题部分,大部分题目居然与肖老师预测的相近,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原先记忆的答案竟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了试题中。尽管有些措手不及,我还是尽力调整心态,将原先背诵的内容稍作改动后写在了卷面上。不过,我对自己的主观题回答并不太满意。为了今后的复习,我会加强多项选择题的练习,并整理出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从8月上旬开始复习的,第一阶段到9月中旬,主要任务是翻看自己考研的数学笔记和复习全书第一遍,笔记是课本基本知识点,对于数学一定要把数学课本吃透,不能放过一个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其实考研的绝大多数题目都很基本。全书自己每道题我都亲自做一遍,用折叠卡片盖住答案,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都做上标记,为第二遍全书复习做准备。对于实在没有思路的题目可以先放过,然后第二天再看直到明白解题思路和用到的知识点。第二遍全书从10月份才开始的,还是从头到尾把全书做了一遍。对于第一遍会做的大都只写下大体步骤,不会做的再详细做一遍,大概到11上旬结束吧。第三遍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扫盲,然后做真题,由于时间紧张,只做了一遍,后悔了。后来就又做了合工大五套题,个人感觉没多大用,并且还有错题。就这样晃眼间到了考研战场。建议:数学是拉分的科目,一定要做好复习规划,做到每天都有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我之前准备得非常充分,做真题也能拿很高的分数,但考试成绩远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自己认为,应该是作文部分出问题了,这边也告诫大家,作文一定不能考前一两个星期突击,不能随意地对待,要内化在平时的复习中。我的英语没有做模拟题,只做了真题,这边再强调一下,真题很重要,因为我时间比较紧,只做了两遍。我说的做两遍是阅读,阅读有五大题(包括新题型),总分50分,比分这么大,大家应该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第一遍我是每天做一道阅读,然后仔细看解析,把重要和不懂的单词抄下来,平时背背,这边我说一下关于背单词这件事,因为我时间比较紧,真没时间把红宝书这一本单词书全部背下来,就下载了个背单词的软件,每天早上在图书馆门口排队的时候背一背,然后早上花个半小时背一背,还有就是背自己抄写的真题里的单词。直到考前,我的单词也没背完,不过考试的时候也没遇到什么阅读障碍。这个还是看时间吧,有时间能把单词书多背几遍,当然是好的。第二遍做真题我就是一整套一整套地做,一整套就包括完型、阅读、翻译(除了作文),一星期做两套,做完看解析,其实考研英语阅读的答案是有规律的,你多做几遍就能体会出来。我的阅读(五篇)错误一般在3个左右,也有好几年的真题全对和只错一两个的。这个正确度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所以我不太清楚为什么我英语分不高,想来想去也只有作文的问题了,所以,作文一定要重视!血的教训!)。当然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错的比较多,慢慢就会进步的,不急。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车辆工程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受力分析。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两大部分,涉及到质点、质点系、刚体等多个对象的运动问题。理解和掌握理论力学,对深入理解车辆的动力性能、操控稳定性和行驶安全等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静力学是基础,需熟练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特别是三力矩平衡原理和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这些是解决复杂结构平衡问题的关键。别忘了理解并应用虚拟功原理,这是从能量角度看待力的问题。
动力学部分,牛顿定律、达朗贝尔原理、拉格朗日方程是必须熟悉的三大工具。对车辆动态性能的研究,如振动、碰撞等问题,往往需用到这些理论。尤其是拉格朗日方程,它是描述系统动力学的一般方法,对处理有约束的多体系统非常有效。
再者,实践应用是提升理解的重要环节。你凭做题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比如解决摆动问题、滑块-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等。尝试将所学应用于车辆模型,例如分析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动态响应。
理解与应用并重。理论力学并不只是公式和定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理解物理意义,凭实例去应用,这样既能深化记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