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考试大纲》里只有章节各层的标题,没有对知识点的具体阐述,只是告诉你一个考试范围,但因为它是官方出的考试复习范围,是最权威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用。在看肖《精讲精练》的时候把《考试大纲》放在旁边对一下,哪些知识点今年删掉了,哪些是新增加或调整的,删掉了就不用看了,新增或调整的要找来补充进去。《考试大纲》配套的《考试大纲解析》里面有具体知识点阐述,不过因为有了《精讲精练》就觉得没必要再用这本了,只要把大纲新增的内容想办法补充一下就好。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挺棘手,我个人在备考时几乎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了数学复习上。初期,我快速浏览了一遍教材,并未解决课后习题,大约用了一周左右,主要是了解框架和基本概念。接着,我用了李正元的全套复习资料,刚开始的确有些吃力,遇到困难时请教老师就能解决。常有人问我选李正元还是李永乐的书,我的建议是依据个人偏好。我个人觉得李正元的书更顺手,题目设计精巧且深入,而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也相当出色,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方法。但从历年试题的难度来看,我觉得李正元的书对我帮助更大。我认为最好在暑期前完成第一轮全书的学习。暑假期间我休息了十天没看书,剩下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90年到00年的所有数学真题,无论是数一、数二还是数三的题我都做了。这段时间的真题质量非常高,特别是那些需要思考的证明题,非常锻炼脑力。十月中旬起,我每周六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使用11至15年的真题来模拟实战。平日我就开启了刷题模式,660题大约一周内就能完成,还做了张8、张4、李正元的400题,以及市面上能找到的各种模拟题。或许与某些人不同,我喜欢每天早上做一套模拟题,这样能确保我一直保持高效的状态。持续刷题、校正答案、做笔记、分析错题,期间穿插模拟考试和重温00到10年的真题,我觉得准备得够充分了。我想提醒大家,别光做真题就认为自己的数学水平高,我见过很多只练真题,真题得分130分就觉得数学很好的同学,但其实这只是误导,因为近几年的题目确实比较简单,没有什么特别难题。关于数学,关键是保持手感,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这样才能应对任何类型的试卷!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在英语考研中至关重要,实际上,专注于真题就绰绰有余,无需额外的模拟试题。我信赖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其中包含了大量真实考试题目。我一共做了两轮,对于错误较多的部分,我还进行了第三次复习。自考研备考初期,我就坚持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初次尝试时,可能会犯不少错误,但建议不在原卷上标记答案,而是选择一个笔记本记录错误题目编号。后续重做时,需深入分析每个错误选项的原因,理解其如何误导你。许多专家对此已有深入研究,这些陷阱和技巧往往反复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器件是电子工程的基础,理解其工作原理至关重要。你需深入掌握PN结、MOSFET、BJT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机制,以及它们在放大、开关等电路中的应用。对这些,我建议使用"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Mark I. Meyer 作为主要教材,结合K. S. Nanoscale Electronics: Science,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进行深化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要配以大量的实例分析,这样真正理解和掌握。
电子电路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桥梁。你需熟悉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特性,了解交流和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对运算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理解也不能忽视。这里推荐“Electronic Devices and Circuit Theory” by Robert L. Boylestad 和 “Art of Electronics” by Paul Horowitz 和 Winfield Hill 这两本书,它们能提供丰富的电路设计思路和实际案例。
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做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你尝试搭建一些简单的电路模型,凭实操来验证理论,这对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利用在线电路模拟软件如LTSpice也能加深理解。
题目练习不可少。历年真题、模拟题都是很好的复习资源,它们帮助你适应考试的出题风格,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做题时,不仅要追求答案正确,更要理解背后的物理意义和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