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不必提前过多规划,因为它并不紧急,况且时间也不允许。待到官方大纲发布后着手准备也是绰绰有余的。在政治复习初期,通过跟老师的课程,我理解和掌握了大量知识点,无需过分依赖机械记忆。政治科目的大题部分差异不大,真正的分水岭主要在于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我在7月开始,每当学习英语和专业课程感到疲劳时,会用半小时来浏览政治内容,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这样每天不需要为政治花费大量精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9或10月,开始专注于背诵笔记,并辅以1000题的练习以及回顾讲解要点,效果显著。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可以参考《复习全书》的李永乐和李正元版本,这是一本出色的辅导书籍,擅长将复杂的数学概念系统化。我曾投入两个月的时间仔细研读了两遍,第二次阅读时我对数学的整体构架有了更深的认识。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而非匆匆浏览以求进度,质的提升远胜于量的追求。暑假期间是数学复习的理想时段,开学后很难找到如此集中的学习时间。这两个月对数学的掌握至关重要,否则后期可能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数学在考研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赢得数学就等于赢得了全局。在十一月至考试前夕,应重新审视错题本,并利用《模拟题精点》进行练习,每周安排两次模拟测试。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最擅长的部分,尽管如此,我还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我认为无论是优势还是劣势,都应该平等对待,不能因为擅长就掉以轻心,反而对于薄弱环节更要加倍努力。由于考研不涉及听力,主要侧重阅读和写作,所以我采取了针对考试的复习策略。大约从四月起,我就开始做英语阅读的真实试题,从1993年开始,到八月,我已经完成了一遍。其间尝试了一些模拟题,但后来发现其实专注于真题就足够了。面对厚厚的词汇书,我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只能勉强记住一两个列表的单词。基于此,在完成了二十年的阅读真题后,参考了一些考研辅导老师的建议(考研真题中词汇重复率高),我决定全面回顾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词汇。我利用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筛选并收集了大约700个陌生词汇,然后在这接下来的四个多月里经常查阅(类似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记忆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考试中非常有效,考场上几乎没有我不认识的单词。至于写作部分,我背诵了一个模板,这足以应对考试。根据最终得分来看,我的作文部分得到了相当不错的评价。
考研专业课方面:
集成电路专业综合是一个涵盖面广且深度深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电路分析、数字逻辑设计、VLSI设计等核心领域。半导体物理是基础,你需深入理解能带理论、载流子迁移率、PN结的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这里的学习,重在理解和应用,非死记硬背,多做相关实验模拟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加深理解。
电路分析是连接半导体物理与数字逻辑设计的桥梁。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各种放大器的工作特性是重点。建议使用MATLAB或SPICE等工具进行电路仿真,这不仅能直观地看到电路运行结果,也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电路行为。
再者,数字逻辑设计部分,掌握基本的门电路、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你需熟悉TTL、CMOS等逻辑器件,对状态机设计和 vhdl/verilog 等硬件描述语言,要有一定的编程能力。这部分凭编写实际的小项目来提升技能,比如计数器、寄存器等。
VLSI设计部分,你需了解芯片制造流程,懂得如何使用CAD工具进行布线和版图设计。理解摩尔定律对集成电路发展的影响,以及当前纳米尺度下的挑战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我坚持每日定时定量的学习,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练习,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我还积极参加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交流,解决了许多困惑,也从他们的观点中得到了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