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来说,首先便是不能有畏难和凑活着复习的情绪,80分和60分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需要重视起来;其次,政治是最不能够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科目,重点、次重点和非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逐渐明确,在一轮轮的做题和记忆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框架,在后期背诵和整理要点的时候要不断地强化自己形成的知识体系;第三,政治复习的过程中,题目的确是需要而且是必须要做的,但是一定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的前提是需要对一章或者一节的内容认真复习一到两遍以后再拿题目当做检验复习效果的工具,根据做错的题目,对应到知识点再做强化记忆。我认为,在暑期到最后做模拟题之前,一本肖秀荣1000题便足够,在10月底才做完的1000题,1000题完成后算是对自己几斤几两有了大致的认识。最后,11月和12月的集中背诵和做模拟题的阶段是整个政治复习最重要的时段,在这段时间各种模拟卷小册子公众号整理的知识精要满天飞。因为复习到最后时政热点知识要点都是大同小异,各种秘诀精要也大都是从各种模拟题的答案中摘取,我认为在这段时间最好的复习方法把他们出的模拟题做透按照自己的框架整理好,最后将模拟题中的分析题要点放入到自己的框架中背诵,这样便与自己之前的学习做好了衔接,避免了最后阶段的分析题背诵与之前的复习脱节。政治呢,选择题要多做几遍,求多不如求精。大题呢,就使劲背吧,背吧,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吧
考研数学方面:
我集中精力复习的是数学部分,几乎完整地研读了教材七次之多,660题也重复做了两次,400道全真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各做了两遍,此外还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四套测试题。在考试前的最后二十天,我回归基础知识进行了重温。不过,今年的数学难度明显提升,我建议大家务必认真对待模拟试题,别期望像16年难,17年易那样的规律。要知道,考研数学表现优秀通常意味着总成绩也不会差。关键在于不断刷题,找出自身的弱点并进行总结,然后再继续做题。实际上,当你把教材精读到第四五遍时,应对真题已经绰绰有余。然而,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一定要勤于动手,并且遇到难题多与同学们探讨。千万不可忽视数学的重要性。
考研英语方面:
我来说说长难句吧,这个经常会被人忽略但是做真题很重要的部分。英语考试中很多出题点都是长难句和熟词生意,对于长难句我们要熟练掌握十几种长难句的特征、结构、分析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方法分析句子。(当然,在这其中可以使用符号、标点,对句子进行断句提取主干)同时,学会用所分析的长难句句式,自己造句(刚开始只是简单替换,后来你也可以出口长难句),练长难句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翻译出来。全文翻译之后,对照买的资料书,看看它是怎么翻译的,自己理解的有什么偏差,现在再看看错的题会不会做,以及做对了的题有什么陷阱,自己是否已经理解整篇文章。记住,慢慢来,会比较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这是经济学的基础,需深入理解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也是重要考点,要熟练掌握其基本模型和应用。这部分的学习需大量的实例分析和理解,尽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场景。
“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都是核心内容。理解国民收入核算、AD-AS模型、IS-LM模型以及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至关重要。也要关注当前经济形势,如全球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可能的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
再次,“计量经济学”部分,要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性、自相关性、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处理。Eviews软件的操作也应熟悉,可能会有实操题。理论与实践结合,凭数据来验证和解释经济现象是计量经济学的魅力所在。
对“区域经济学”的专业知识,需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比如增长极理论、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等,并能结合中国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城市化、区域规划、区域差距、区域政策等内容也需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样帮助记忆和理解。定期复习,不断巩固。大量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不仅能够检测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不要忘记团队讨论,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往往能碰撞出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