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科目时,我发现《政治大纲解析》和《真题解析》这两本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书籍是至关重要的参考资料!如今的考研政治与十年前或五年前已截然不同,单纯依赖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理想,理解和领会才是关键,特别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目前的多选题要求我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进行深入剖析和辨别,而分析题则更加开放,要求我们对各类原理、政策、方针和路线有全面、细腻或独到的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考察的是深度不是广度,我想强调的是这些书籍(比如双李、张宇、汤家凤、杨超等)要达到的是同一个目的,就是训练你自己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你要坚持在一个训练营里边踏实练习,提升自己的分析解题能力。我一共把张宇18讲看了3遍,9讲看了2遍。这个时候笔记也非常重要,一定要自己做笔记自己总结,查漏补缺,不要漏掉题型!!!10月份开始做数学真题,一边做真题,一边看18讲和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英语基础较差,其他由于自己最后自己新题型,完型,作文都属于放弃那种,这些都考的不好。阅读理解首先是单词,现在就可以每天背1到2小时。然后直接分析真题,四个小时分析一篇阅读理解,或者好几天分析一篇阅读理解都不为过,要认真理解分析每一句话,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每段讲了什么,段段之间什么关系,句句之间什么关系,哪些是转折的地方(也是命题人最喜欢命题的地方),通过一些词来把握作者的感情等,这些都要脑子里反复想。每篇文章的5个选择也要很珍惜,不要随便做一遍马上翻答案,然后参考张剑的黄皮书,看怎么解释的,这样没用,我的建议是第一遍按照时间来做一整套试卷,时间超了也没事,然后再分析,分析文章完了,在分析题目,如此反复,一直到你分析到极致了,已经在怎么分析找不到新的灵感和感悟了,你可以去参考张剑的分析,看看自己哪些没分析到位的地方,这样你才能理解透彻。新题型其实很简单,不管是选句填空还是排序,根据上下文联系,尤其是并列段(两段一般第一句很明显并列关系),关键词重复,上段末句出现一个新词,下段对这个词展开论述啥的,反正自己真题一题一题自己做,不能随便应付,你思考的越多,越深刻,这些知识变成你的就越多,考试时才能自己独立做出正确答案来。作文:我作文不好,写的东西很幼稚,我建议作文不好的同学背背海天28套,可以提前买去年的,早点背反复背,在自己把真题作文写写,认真批改,语法句子啥的看看有啥问题。翻译,阅读做好了,单词认识了,把真题翻译反复做也大致可以了。完型是鸡肋,我这次完型做的还行,是运气好,这次完型很简单,这块大家如果时间不对,就放一放,主要在阅读理解新题型和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学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复习初期,我建议大家先全面梳理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对每一个概念,不仅要理解其含义,还要掌握它的应用场景和计算公式。
在力学部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原理是基础,振动和波动的知识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对热学,理解分子运动论和热力学四定律是关键,能用它们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电磁学部分,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的概念和麦克斯韦方程组需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光学中,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的内容都需掌握,特别是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量子力学虽然较为抽象,但基本的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和氢原子模型等内容要熟悉。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理解+练习”。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凭大量的例题去深化理解,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做题时,不仅要追求正确答案,更要理解解题思路,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定期的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止知识点的遗忘。
我还建议大家找到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比如《大学物理学》(贾德森/福斯特)等经典教材,以及历年的考研真题。利用网络资源,如Coursera、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课程,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复杂的物理问题,可能会感到困扰,但,每一次挫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步伐。只要你坚持不懈,一定能够攻克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