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当时利用一个月时间把《政治大纲解析》简单得扫了一遍,几乎没记住啥。这时候会出一本书,叫《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只能在网上买到,很本书很赞,这本书可以说就是《政治大纲解析》的简练版,它把重点、难点、大纲新增点、往年已考点等等都做了详尽的标注,你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把大纲最重要的东西通读。政治后期的复习我几乎都是靠这本《风中劲草》,不过它有三本书,最具价值是它的核心考点,它另两本书是题目和答案,这两本书的价值个人觉得不大,它的题目没有与时俱进,很多已经过时的,而且考的太细。说到题目,我个人推荐肖秀荣《1000题》,这本题目比较有针对性,题目风格和真题风格接近。我当时把《风中劲草》(核心考点)和肖秀荣《1000题》结合起来一起复习,看一部分知识点对应做这部分的题目,当然题目只需要做选择题就可以,大题的复习还在后期。从9月底到11月中旬,一个半月把这一阶段搞定。大题每年肖秀荣都押的很准,虽然肖秀荣的答案并不是最完美的,但是一定要背《肖4》。因为我曾经告诉一起考研的朋友背肖4,但是他却没有背的惨痛的经历……背大题真的很头疼,一般肖4是12月初出版,所以为了预留给政治对应的时间,专业课英语应该早点学到差不多的水平才好。
考研数学方面:
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开始阅读书籍,首选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高等数学,尽管推荐版本为第六版。我认为第三版已充分满足需求,内容更为精简,因为某些知识点并不在考试范围内,无需全面覆盖。我个人认为第三版的版面布局更清晰,而第六版的小字体密密麻麻,看起来令人头疼。因此,我选择了前者作为学习资料。初次通读时,我主要完成了书中的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通常是挑选奇数或偶数题,因为它们往往属于同一类),旨在大致掌握知识框架,让自己心中有数。
考研英语方面:
过去的45天,我全力以赴专注于英语学习,无视其他科目的存在,全心全意沉浸在这门语言中。记忆单词是首要任务,5500个词汇已牢记于心。接下来,我深入研究历年真题,将各种题型及陷阱进行了系统分类,共涉及三大类别九种题型,通过反复操练真题,尤其是精读阅读理解部分,以增强理解能力。此外,每天都会浏览经济学人杂志和ABC的英语新闻,以此提升语感。在彻底掌握真题后,我会适量做些阅读理解练习作为巩固,不必过于关注正确率,重要的是能够透彻理解文章。对于作文,我只是在考试前一周开始背诵模板,因为我只需要确保过线,不需要追求高分。大作文我准备了三个模板,小作文则熟记了几篇范文,我没有在作文上花费过多精力,主要的时间我都投入到了阅读理解的训练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以及资本循环与周转等,这些都是需深刻理解的概念。例如,理解“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及它们如何凭交换实现,这是理解整个理论体系的前提。对这些概念,不仅要,更要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看问题,这就要求具备一种全局观,能够将经济现象放入特定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中去分析。比如,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历程,就要考虑到它对社会结构、阶级关系的影响。
再者,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不只是历史的回顾,是对现实世界的解读。学习过程中,要尝试运用所学理论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如全球化、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等问题。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读原著,多做笔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是理解其思想的直接来源,阅读原著更准确地把握其精神实质。整理笔记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梳理出自有的理解框架,便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