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主要看肖秀荣的政治强化三件套,花了一个月左右时间,把知识点结合1000题过一遍。因为我看书容易睡着。政治知识点看完了后政治这块就可以以做选择题为主了,这时候可以结合风中劲草的知识点部分。题虽然全但没有针对性。肖秀荣的政治1000题做完之后,可以反复看错题。最后等肖秀荣的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任汝芬的最后四套卷等等一系列名师的四套卷,每天做一套,保持敏感性就好了,时间腾出来给其他几科。考试前一周在疯狂背四套卷里面的大题押题。
考研数学方面:
复习的时候当然还是要先看本科教材,这是基础阶段需要过一遍的,很多同学总觉得这些书的内容太多想直接就不看了然后直接从市面上很火的各种考研数学的书籍开始复习,我的建议是,无论你是理工科还是文科的专业,即使你是数学系的也应该至少过一遍,把其中的很多定义定理搞清楚,首先要搞明白各种概念术语,否则如果直接从专门的考研数学系列书开始看起你可能无法接受那么大的难度,得不偿失,而且过书估计2个月时间就差不多了,因为这些权威的书籍都是公认的写的最好的,上面很多内容也都是基础中的基础。还有看的时候最好每看完一节(或者一章)就将其后的练习题做做,这样才会有很深的印象并为后续的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初次考研的建议就大三下学期3,4月左右开始数学的复习吧。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普通,所用的学习材料不多,主要包括恋恋有词、张剑的黄皮书系列,涵盖了1997年至2016年的英语一真题和2007年至2016年的英语二真题,以及王江涛的英语二作文。在三月份,我会每天上午研习朱伟的恋恋有词,力求领悟其讲解内容。同时,我会留出额外的一小时重温当日学习的单元词汇,以增强记忆,因此无需单独抽出时间来背单词。四月中旬,我开始做阅读练习,从1997年的英语一真题做起,每天一篇,记住黄皮书中整理的单词,然后口译全文,分析错误。尽管如此,有些错题我还是感到困惑,可能是思维方式有待调整。在此建议,对于单词学习,可以选择一本单词书结合真题中的阅读、写作和翻译部分,黄皮书汇总的单词也很重要。单词书可以在初期预习,阅读之后则侧重记忆黄皮书的单词,再利用单词书填补知识空白。每天早晨,我会朗读一篇阅读理解,借此记忆单词并提升语感,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我一直保持这种习惯直到七月份的暑假,那时我开始每日做两篇阅读,早上的时间用来阅读单词书、阅读或作文,但并非每天都如此。到了十一月,我才完成了1997至2016年英语一的所有阅读理解,接着转战英语二的阅读理解,坚持完成了黄皮书2007-2016年的所有篇章。在此期间,我也一直在背诵作文,大致背了十篇大作文,写了两篇作为实践,考前两天才理清小作文的格式,于是迅速整理了一个大作文的基本框架,考试前一天再次温习。带着这样的准备进入考场,我告诉自己尽力而为,因此保持了与上午相同的状态,花一小时完成所有非作文题目,阅读只有两个选项拿不准。写完大小作文后,剩下半小时,我在检查阅读时发现那两个疑问是由于未正确理解题目,回过头来纠正了一个,另一个则维持原状,所以总体来说,我对阅读部分有了较为明确的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技术是一门涵盖电路理论、数字逻辑、模拟电子和微控制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理解并掌握其基础概念至关重要。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原理,以及二极管、三极管的工作特性,这些都是构建电子系统的基础。我建议大家先从这些基础知识入手,凭做题加深理解,并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实践。
数字逻辑部分,包括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需理解各种逻辑函数的表示形式(真值表、布尔表达式、卡诺图等),并能熟练应用这些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对同步、异步电路的理解,凭绘制状态图和波形图来深化理解。
再者,模拟电子部分,如放大器的分析和设计,电源的设计等,需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比如共射、共集、共基极放大器的特点,以及负反馈的作用。滤波器和振荡器的设计也是重要的考点,需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公式。
微控制器的学习是现代电子技术的重点。理解单片机的结构,熟悉C语言编程,掌握中断、定时器、串口通信等基本功能,能够进行简单的项目设计,是这一部分的核心要求。我建议使用一些开源硬件平台进行实践,这样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加深理论理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凭教材和参考书深入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实验室的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定期的自我检测和模拟考试也很重要,它帮助了解自有的学习进度,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