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政治科目的学习上并未花费太多精力,但成绩还算理想。我从九月新学期开始正式复习,结合精讲精练材料来完成1000题,每读完一章就做相应习题。此时不必急于背诵,因为短期记忆很快就会消退,只需大致了解知识点。我通常以每1-2天攻克一章的速度前进,有些简单章节快速浏览即可,而对于一些重要部分,则需深入记忆。肖老先生会指出哪些章节是关键,我会根据他的指导进行学习。1000题完成后,我转向阅读《风中劲草》,它的知识点梳理得非常清晰,后期我主要依赖这本书。八套题出版后,我做了选择题,并浏览了主观题部分。可以说,1000题专攻选择题,而最后四套题则是为了解决主观题。考试前夕,我专心背诵了最后四套题的主观题,因为它们能确保你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有话可说。因此,我对肖老先生的这套方法深信不疑。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复习资料包括《李永乐全面复习指南》、《李永乐历年试题权威解析》以及《李永乐模拟测试六套卷》。对于数学爱好者张宇的系列书籍,如《高等数学18讲》、《线性代数9讲》、《概率论9讲》、《8套模拟卷》和《4套模拟卷》,我也有所涉猎。数学是我最早着手准备的科目,早在大三的寒假就已经开始了。虽然在高中时期我的数学成绩不算短板,但也称不上特别擅长数学。因此,我认为我的学习策略可能对那些数学基础中等的同学比较适用。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最少研究三遍),真题不时用来做的而是研究的!重点在阅读。我初期做的是02年以前的真题,之后才做的后面的,(剩下近两年的到考前模拟)做第一遍的时候被虐的很惨,每张试卷在五十左右徘徊,一度怀疑自己的英语水平……前一天做第二天对答案研究相当于做了两遍找出错因,第二遍全文翻译,我把真题上的所有文章都翻译写在笔记本上,对照答案用红笔标出翻的不对的地方,一定不要图快弄懂为止!所有生词都抄在生词本上查明所有意思及常考词义(考研非常喜欢考熟词偏义)。第三遍,题文相对。将题目返归到文章里,在文中找到出题点标明题号,研究正确选项与错误选项的差距,在每道题前标明题型,错因。第四遍,总结规律。按题型分类,正确选项特征,错误选项特征,常见出题点,各类题型考的频率及做法,自己高频错的题型及错因,全部都用各色笔写在一本本子上。第五遍,买一份全新的试题重新做一遍。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做做黄皮书。我当初第四遍真题结束很早就做了下张剑黄皮书150篇的提高篇练练手感。最后是作文,考研英语反模版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北上广的学校最好别用模版,可以参考模版写出自己的模版。我当时按类分别写出了自己的模版。每周最少要写两篇作文,就写真题作文,写完以后再去对比范文,不建议背范文,可以背经典句子或者是高端表达句型。我专门用了一本笔记本积累各种写作高端词汇,高端句型,大气的句子等等。每天早上的一个小时晚上一个小时是英语背诵时间,背单词,读真题,背作文语料!多读多背多积累语感才会有才会做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它是研究高分子合成反应、机理以及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科学。在这部分的学习中,理解并掌握各种聚合方式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要深入理解链转移、链终止和链增长的机制,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对高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等,也需有清晰的认识。我个人觉得,凭做大量的习题,有效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
高分子物理主要关注高分子的形态、机械性能和流变行为等方面。这部分需能够应用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去解析高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性能的关系。例如,理解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影响其溶液性质,或者如何解释橡胶和塑料在形变时的不同行为。这需一定的数学基础,但不要被公式吓倒,理解背后的物理图像更为重要。我会推荐使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来帮助理解复杂的三维结构。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首先要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深化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和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并适应考试的风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尝试去做一些实验,观察并分析结果,这将使理论知识更加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