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政治是从八月份开始复习的,买了蒋中挺的复习全书,看了一遍就开始刷选择题,由于战略性轻敌所以效率不是很高,选择题刷刷的错。不论看书或者背诵,一定要高效完成,尤其是政治,客观题在前期要打好基础,争取做到看过的就全记对了,记对了的做题时不会出错这样才算完美~~,“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害怕考研政治,它非常非常简单”,我就信了,然后就一点一点做。关于真题,当时有人说真题让我们留到考前几天做,我也听了他的建议,个人事后觉得非常不赞成,考前几天我已经被各种几套卷冲昏了头脑,有种题太多了然后无从下手的感觉,导致了真题也没好好看好好做好好分析,就是做了做选择题,至于后面的大题几乎没看,我感觉自己没有充分利用好真题也是导致我政治拿不到高分的原因。所以学姐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定要好好利用真题,个人认为前期研究好真题非常重要,包括出题老师的偏好啊、真题的难度啊、风格啊什么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普通,所用的学习材料不多,主要包括恋恋有词、张剑的黄皮书系列,涵盖了1997年至2016年的英语一真题和2007年至2016年的英语二真题,以及王江涛的英语二作文。在三月份,我会每天上午研习朱伟的恋恋有词,力求领悟其讲解内容。同时,我会留出额外的一小时重温当日学习的单元词汇,以增强记忆,因此无需单独抽出时间来背单词。四月中旬,我开始做阅读练习,从1997年的英语一真题做起,每天一篇,记住黄皮书中整理的单词,然后口译全文,分析错误。尽管如此,有些错题我还是感到困惑,可能是思维方式有待调整。在此建议,对于单词学习,可以选择一本单词书结合真题中的阅读、写作和翻译部分,黄皮书汇总的单词也很重要。单词书可以在初期预习,阅读之后则侧重记忆黄皮书的单词,再利用单词书填补知识空白。每天早晨,我会朗读一篇阅读理解,借此记忆单词并提升语感,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我一直保持这种习惯直到七月份的暑假,那时我开始每日做两篇阅读,早上的时间用来阅读单词书、阅读或作文,但并非每天都如此。到了十一月,我才完成了1997至2016年英语一的所有阅读理解,接着转战英语二的阅读理解,坚持完成了黄皮书2007-2016年的所有篇章。在此期间,我也一直在背诵作文,大致背了十篇大作文,写了两篇作为实践,考前两天才理清小作文的格式,于是迅速整理了一个大作文的基本框架,考试前一天再次温习。带着这样的准备进入考场,我告诉自己尽力而为,因此保持了与上午相同的状态,花一小时完成所有非作文题目,阅读只有两个选项拿不准。写完大小作文后,剩下半小时,我在检查阅读时发现那两个疑问是由于未正确理解题目,回过头来纠正了一个,另一个则维持原状,所以总体来说,我对阅读部分有了较为明确的答案。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基础,它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和统计热力学等重要领域。热力学主要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和能量转换,掌握第一、二、三定律至关重要。动力学则关注反应速率和机理,要熟练运用Arrhenius方程和各种动力学模型。量子化学部分,理解原子结构、分子轨道理论以及波函数的解析是关键。统计热力学则是连接微观世界和宏观现象的桥梁,需深入理解配分函数和统计规律。
对学习方法,物理化学强调逻辑推理和数学应用。除了课本,参考书如“傅立叶变换光谱”、“量子化学”等也是很好的补充。多做习题,尤其是难题,能有效提升解题能力。定期回顾并构建知识框架,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接下来是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这是研究大分子性质和合成的学科。高分子化学涉及聚合反应类型、链转移、终止机理等,理解每个步骤并能计算聚合度非常重要。高分子物理则侧重于链的柔顺性、玻璃化转变、结晶行为等,这些都需从分子尺度去理解其宏观表现。
学习高分子,实验操作和观察同样重要。凭实验室实践,直观感受高分子的性质变化,并加深理论理解。阅读相关论文,了解最新研究成果,能拓宽视野,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会将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学习,比如,用热力学原理解释高分子的溶解行为,这样既巩固了基础,又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