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制药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个政治学的还不错的文科生,所以个人情况来说,政治不难,也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肖秀荣大大的政治大礼包在我看来完全够用了。我是在开始准备的那天起就每天晚上会拿一点时间来看看知识点详解,但是这个阶段不需要急着都背下来,就算都塞进脑子里了也是会忘记的,所以静下心来一边看一边思考,配合着1000题巩固一下就好。然后我是差不多到12月份才开始每天背一点知识点背诵的小本,配合着后期的四套和八套卷,把这两套卷子上的题目差不多选择题都弄明白,简答题都背下来就基本可以应付考试啦,然后时政也要经常关注,零散的时间看看新闻之类的。
考研数学方面:
这样一直到9月中旬,做完了660,全书又刷了一遍,开始严格按照考试时间(8:30-11;30)做真题,真题我用的张宇的30年真题。因为中间有时因为学校的事会耽搁一下,所以直到10月份末,终于做完了第一遍真题。接着我又做了30年真题,还蛮有收获的。合工大的历年模拟题我也做了一些,但当时觉得太难,所以做得不多,大概10多套左右。其实我觉得可以多花一点时间在这个上面的。
考研英语方面:
在寒假之前,我一直专注于研习何凯文的1575,遇到生词便查阅含义,并记录于笔记本中。寒假过后直至三月底,我转而学习朱伟的恋练有词。进入三月,我开始每日早晨记忆单词,然后整个白天直至晚上都专心攻读专业课程。五月起,我的日程调整为早晨背单词,下午则致力于考研真题,特别是阅读理解。起初面对高错误率,如每五道题仅能答对一至两道,这让我颇感挫败。这时,我改用张剑的黄皮书来刷题和背单词。书中英文原文与中文翻译并列,我会对照中文标注原文中的词汇,并着重记忆每篇文章后面的注解。第一轮真题练习在暑期开学前告一段落。我没有深入探究错误的根源,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词汇不熟、句子理解困难上。因此,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熟悉真题,积累词汇和表达。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真题训练,得益于前期的积累,这次的表现有所提升,每篇阅读的错误数量减少了,最少错两题,最多错三题。看到自己的进步,我更加坚定了从真题中学习单词和短语的决心。七月中旬,第二轮结束,九月至十月进行了第三轮,这一次我开始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探索出题模式,但仍没有着手整理错题和单词,只是持续记忆单词及阅读原文。到了十一月,我每天下午按照考试的标准,完成至少四篇阅读并改正错误,同时记录那些还不熟悉的单词。次日早晨,我会先回顾前一天整理的内容,下午则继续做题和整理。十二月,阅读理解的训练并未松懈,我还加大了对作文的投入,研究历年真题的作文,并尝试自己写作。由于素材匮乏,我购买了作文预测书,参考何凯文的英语作文冲刺讲义,大约写了十篇左右,然后重点背诵。此刻,我集中精力记忆自己笔记上整理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其实,我并没有做很多模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平衡常数等基础概念。这些知识不仅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也是解答各类问题的关键。我建议大家在初期阶段要扎实地学习课本,理解每个定义和公式的本质含义,不是单纯记忆。
对物理化学中的各种定律和方程式,一定要熟练运用。例如,掌握如何利用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求解相变温度,或者使用范德华斯方程分析真实气体的行为。这些都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应用能力。我个人习惯在做题时,先尝试自己解决,再对照答案解析,这样更好地理解解题思路。
再者,实验部分也不能忽视。物理化学实验往往能够帮助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凭对溶液中离子强度的研究,更深刻地理解电荷作用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尽量参与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会极大地提升学习效果。
理解和掌握化学动力学和量子化学等内容也很重要。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在这方面有困难,提前复习,或者寻找相关的辅导资料进行补充学习。
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我通常会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制作思维导图或笔记,把学到的知识点梳理一遍,这样既帮助巩固记忆,也能找出自有的知识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