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复习比较有信心,买了大纲,简单的看不到一边就9月底了,这时候开始上强化课做笔记,早上起来看看。大纲的第一遍不用特别的仔细,因为很费时间,主要是回忆下高中的知识简单的了解下(高中理科的孩砸需要早点就开始,学的认真就好,最后背诵做题还是最重要的)我记得当时讲义打的越来越多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但是9月底在大纲看完和跟上做1000题之后,做题的速度快了,紧张也就少了,开始的时候不用太急,大家差不多都是同一时间开始的,但是要认真每天坚持看。
考研数学方面:
开始时以教材为主,一星期一章,个别章节量大安排两星期。主要是先看教材本科教材或者同济、浙大的皆可(但要以考纲为前提),挑一些教材课后习题来做。另外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争取搞懂每一道题。这一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很多题目是似懂非懂,因此需要在比较模糊的地方做标记,下一轮复习的时候要在这些地方多花功夫。
考研英语方面:
十二月份到来时,我基本上不再频繁地练习英语题目,而是专注于回顾那些我还感到生疏的知识点。每天早晨,我会朗读填空、阅读理解和翻译部分,同时通过视译来检验自己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这样的习惯一直保持到考试前一天。此外,从十二月开始,我着手整理不同类型的小作文和大作文模板。我想强调的是,市面上的作文书虽多,但有些模板过于复杂,实际操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错误。因此,我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易于记忆和仿写的模板才是最佳选择。在12月11日和15日下午,我分别进行了自我模拟考试,使用的是未做过的历年真题,目的是体验考场氛围和测试解题速度,让自己适应连续完成整套试卷的感觉。接下来的日子,我反复研读过去的真题,不断地复习和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综合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地质构造、岩石矿物、地层岩性、地质灾害、水文地质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对地质构造,要深入理解地质年代、构造运动、地质图的阅读和解释;对岩石矿物,要能识别常见岩石和矿物,并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形成条件;地层岩性的学习则需具备一定的沉积学知识,理解不同地层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对地质工程,地质灾害的学习是关键。你需熟悉滑坡、崩塌、地面沉降等各类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影响及防治措施。这部分内容不仅要求理论知识,更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水文地质学是综合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的形成、运动规律、水质问题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的关系都需深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地下水的计算,如补给量、排泄量、含水层参数的确定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建立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将各部分知识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多做题,凭解题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特别是历年真题,它们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考试的侧重点。实践操作也很重要,比如实地考察、模型制作等,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互相启发,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