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就今年的政治成绩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关于政治复习,我觉得不用开始的太早,当然这要跟自己情况,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和专业课复习精力绰绰有余的话,完全可以早点开始。我的政治是从9月份大纲解析出来后才开始的,最初是把《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过了一遍,感觉完全没记住,而且怕漏点,又把《大纲解析》过了一遍,其实就是每天上午读几章,根本没记住什么,不过这两边也是整体把握了一下考研政治的知识点覆盖和脉络框架,在这期间开始做真题的选择,基本上形成自己的后期复习思路。然后就是等《风中劲草》出来后,才开始背政治,大概背了3-4遍吧,第一遍大概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吧,因为上面知识点不够详细,所以一般会结合《精讲精练》,后面的速度就越来越快了,不过基本上处于合上书就忘的状态,所以一直在循环往复,不过这期间一直就是在准备选择题的背诵,配套《1000题》练习。开始接触大题就是《肖八》出来后,看了大概三年的真题大题的出题模式和答案组织,然后看肖八的大题,算不上背吧,但是每一套卷的大题都有认真研究,早上时间多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性的背几道,等肖八看完,政治基本上处于复习的白热化状态,市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模拟题,如《肖四》、《任四》等,我基本上全都买来做了(选择题),大题也是把每一套卷子的题都看了,然后自己筛选出重点,以及此卷有的别的没有的,要重点记忆,每一套都出现的热点更要着重记忆。我基本上是背的《肖四》《20天20题》,不可否认肖老爷子的厉害。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基础的稳固至关重要,我在暑假前夕大致通读了一遍教材,主要侧重于理解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同时持续跟随老师的指导。进入九月,我开始接触真题,每天交替进行真题演练和错误修正,另一天则专心二刷全书,至十月中期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全力投入模拟题的练习,期间再次重温全书,并将全书、错题集(我的错题集更偏向记录解题策略,如常数C的相关陷阱等)以及教材(如果携带不便,可以在寝室查找,特别是线性代数中一些定理的证明,尽管考试不一定涉及,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记忆)随时备在手边。对于每道题目,我都尝试找出多种解法,将类似的题目整理在同一页面,从而归纳出通用的解题模式。
考研英语方面:
因为我英语基础比较好,阅读不是什么难题,就是大小作文我基本没有写过,重点我是放在背作文上的,十一月份开始背范文,大小作文分别背了十几篇,每种类型的作文至少背一篇。背作文我建议先背中文翻译,然后按照中文去背出英文。我认为背作文关键不在于背,而在于要默写地正确,我都是背一遍,然后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法反复默写了好几遍。临考前半个月,大小作文我都总结了自己的模版,小作文按类型总结,其实也不多。大作文按照积极、中性、消极总结了三个模版,到时候可以直接替换主题词。今年考场上的大小作文类型都是我之前背过的,几乎可以全文使用,所以作文就是替换主题词,直接默写了。PS:英语作文书写很重要,十一月份我买了王江涛的英语字帖,每天练十分钟,坚持了一个多月,非常有效。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处理导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目,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傅立叶变换、滤波器设计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多个核心领域。理解信号的本质及其在不同域中的表示是学习的基础,例如,掌握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理解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信号的特性等。
在深入学习傅立叶变换时,要熟练掌握其基本性质,如线性性质、时移性质、尺度变换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傅立叶逆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也是理解和分析系统频率响应的关键工具。在这一部分,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凭解决问题来深化理解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对滤波器设计,理解滤波器的基本类型(如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及它们的频率响应特性至关重要。需掌握IIR和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如巴特沃兹、切比雪夫、窗函数等。这部分内容可能较为复杂,建议结合实际电路图进行学习,这样更好地理解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包括采样定理、DFT(离散傅立叶变换)、FFT快速算法以及Z变换等内容。这部分知识不仅理论性强,与编程实践紧密相关。我强烈推荐使用MATLAB或Python进行实验,亲手实现DFT和FFT,这样既能巩固理论,也能提升动手能力。
复习过程中,我认为定期回顾和总结非常重要。我会定期整理笔记,绘制思维导图,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参加讨论组或者找研友一起讨论疑难问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