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从9月至10月,专注于深入讲解和首次完成1000题,这个阶段需要仔细研读,以便后续复习更为高效。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进入第二次学习阶段,结合“风中”和肖秀荣的1000题,特别推荐小草这本书,它的彩色设计很吸引人,清晰地提炼了大纲的关键点。我按照章节对比大纲,并将我认为重要的内容添加到小草书后,便不再依赖大纲。在做1000题的过程中,你会意识到有些题目即使重复错误也会在第三次时再次出错。进入12月,政治的学习强度逐渐增强,各类预测题资料纷纷问世,我主要以肖8和肖4为主,同时涉及蒋5、米3、任4和20题(只完成了大约一半),遇到就做,并记录经常出错或易混淆的题目,考试前一天再把这些知识点过一遍。
考研数学方面:
历年真题三遍,05年之后的,再往前就没啥参考价值啦,自己安排和正规考试一样,规定时间,考完自己对答案改分,不要看详细解答,自己再把错题做一边,再做不出来看详解,错题本记录。记住到最后笔记本、错题本一定要反复看。9-10月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李永乐660题,并且做完一遍后将错题重新再做一遍整理到一个本上。
考研英语方面:
10月份,可以尝试着自己去做真题,然后分析真题,之后和答案解析比对,分析自己出错的地方,并进行总结,对类似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下次做到类似的题目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此段时间一定要大量做真题、从真题中找到思路。一定在真题中多看词汇,争取能记住。要知道重点词汇总是反复出现。阅读在二轮期间要保证每周两套卷的量,三轮期间要做好旧题重做工作的同时建议每天真题两篇(一旧一新)模拟题一篇(当然,模拟题应该更加注重阅读文章本身,而非做题。不管怎样,模拟题总没有真题来的工稳。)但在二轮复试之后要保证每周要拿出一个完整下午的时间(两点到五点,和考试时间契合)做一整套的英语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基础中的基础。运筹学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不仅要熟悉这些模型的构建过程,更要理解其背后的优化思想。我会推荐《运筹学》这本书,它详细解释了各种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步骤,凭大量的实例帮助深化理解。
统计分析部分,需熟练使用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方法。从均值、方差到t检验、卡方检验,再到回归分析,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R语言或Python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好帮手,凭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这些统计方法的应用。理解随机变量的分布特性,如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决策理论是管理科学的基础之一,要学会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最佳选。理解期望值法、决策树、效用理论等内容,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将大有裨益。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案例分析,无论是书本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都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参与一些学术活动,如研讨会、论文阅读小组,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