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一项高效的学科,意味着只需投入适度的时间就能取得可观的成绩。我在前一年的7月份开始复习,初接触可能会觉得困惑,但后续的复习能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大致每天用半小时精读了两次暑期课程的笔记。10月份起,我开始做1000题,直到11月中旬完成了第一轮半的练习。随着肖八的发布,考虑到其浓缩的精髓和紧迫的时间,我没再重做1000题,而是直接专注在肖八的选择题上。(我没有准备大题)肖八的选择题至关重要!每次做完一套,我会记下那些不熟悉的知识点,利用闲暇如饭后的时间温习。我发现这种频繁回顾的方法非常有效!起初,我平均会错五六个题目,得分通常在30以上,但到了第四套,我已经稳定在40分以上。12月初,肖四问世,这也是必背内容!肖老先生历年几乎能猜中三题左右!肖四的大题答案繁杂,需要自行整理。一开始,我用大约一个半小时来记忆两道题,熟练后,这个时间缩短到35分钟。然而,由于时间限制,我只背诵了一遍,看到周围有人背了两三遍甚至包括肖八的同学和男朋友,我感到相当紧张!不过,考试时我发现大题的答案可以自由发挥,结合材料和自己的记忆组织答案。因此,不必过于担忧大题,关键是做好选择题,尤其是每题两分的多选题,去年的多选题难度可不小!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结束后开始上阶段扫尾,之后做模拟题和真题,超越5套,张宇8+4,400题5套,李永乐6+2,真题04到19年穿插完成,基本每天一套。11月中旬后,老师会每周先约好完成哪些套题,对我的督促力也是极大的,懒就要抱大腿。主要就是因为每刷完一套,会回顾两遍以上,仔细看每个题型,我是光顾着做题嗨了,到考场上我是一个也没看出来。虽然有两三道大题题型在模拟卷上都出现过。然后又开始了第二遍李永乐,中间回了一次家待了有半个月左右,用了两个月,实际复习时间为一个半月吧;然后李永乐第三遍,用了一个月;然后李永乐第四遍,主要是把之前每轮的错题看了一遍,用了半个月;12月下旬开始真题,一天一套。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复习中,“真题”至关重要。我备考时,仅使用了张剑的预测题集一次,其余时间都专注于真题的练习。你需要不断地操练真题,以便掌握其命题模式。或许有人担心,真题有限,多次练习后会记住答案。但实则不然,初次做题很难记住所有正确选项,再次甚至多次尝试,你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之前的误选项可能再次困扰你。建议购买《考研真相》这本书,它汇总了过去十年的真题,并且每套都有详尽的解析,如陌生词汇、正确率、句子结构剖析以及例句等,内容十分全面。对于作文,我每天早晨会背诵王江涛老师的一篇范文,然后在当晚临睡前默写,通过这种方式每日积累一些高阶词汇、短语和句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结构力学B”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动力学等多个领域,对理解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在复习时,你需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如力矩、剪力、弯矩等,并能熟练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深入理解杆件的受力分析是基础中的基础。要能够按不同的边界条件和载荷情况,画出正确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这是解决所有结构力学问题的关键。对各种简单结构(如梁、桁架、框架)的特性要有深入的理解,比如它们的变形形式、强度和刚度计算。
在材料力学部分,屈服准则、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的理解和运用也非常重要。记得要结合实验数据,理解这些参数的实际意义,不是仅仅停留在公式层面。
至于动力学,理解和掌握自由振动、强迫振动的基本原理,以及阻尼、频率、振型等概念,是解决动态问题的基础。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功底,特别是微积分和矩阵运算的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题+反思”是最有效的方式。凭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解题速度。但更重要的是,在做完每一道题后,都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题目条件改变,答案会如何变化,这样提升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模拟真实考试环境进行定时练习也很关键。这不仅检验学习效果,还能提前适应考试的时间压力,减少实际考试时的心理负担。
多与同学讨论,甚至找导师教,不同的思维碰撞往往能带来新的启示。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你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