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能源动力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9月中下旬才开始政治的复习,原谅理科生的我基础太差,用了好久仔细看了一遍肖秀荣的详解,还是看的云里雾里的,像大多数前人一样,我也不推荐大家过早的开始复习政治,和英语不一样,政治前期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死记硬背,大概知道个主线就好,但最晚9月也要开始了。然后我便开始进入了刷题状态,通过题目记背知识点其实就基本足够了。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那些老题库的东西用处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时间还是要合理运用。我把肖1000,风中劲草以及大纲的选择(尽6000题)都刷了两遍,错题又刷了1遍。再加上后期各种押题卷,肖4肖8,任汝芬,阮晔什么的我也都做了,但是真到战场上你会发现还是有疏漏。总体来说,你应该做的是,基础,找一两本基本就够了,千万别太多浪费时间。然后紧跟当年的政治报告!说三遍!!!最后大题背题为主,答题方法为辅。在这我分板块给大家梳理一下:马哲 理解为主,概念最重要 我报了班,有老师带我。选择主要是以理解概念和原理为主。大题方面,给大家的建议是,把大点能背的都背下来。也并不多,而且都是一些套话,比较相近,每年就考这些,。而且这道题应该是拿分点,争取不要丢分。大家大题的复习往往都是最后一个月狂背各种押题卷,但是你到时候会崩溃,因为太多,又时间太紧,所以建议大家还是把哲学早早背完,会轻松很多。答题时,先写原理再分析材料,几道题书写基本都是这个套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准原理,那怎么办?多看题肯定有用,去挖关键词,找出题人的提示点和题眼。再有一个就是刚刚说的,再去审视下原理的概念,或许你就知道为啥你说的这个原理不适合这里了。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的两个学年里,我依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了数学期末考试。决定考研后,我决心从头开始,购买新教材重新学习。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就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坦白说,我在一个学期里只学完了高数上册的前两章。数学对我而言,向来是一门极其棘手的科目,入门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有时,我需要花费将近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理解一页内容,而且几乎每页都会有我不明白的问题。课后习题对我来说更是难题,大约有80%我都无法解答。于是,我尝试改变策略,看完一章教科书后,不再做课后题,而是直接转去看对应的复习全书。然而,这个方法并未奏效,我发现每一页有一半的内容我都无法理解,整个寒假我才艰难地消化了第一章节。
我学习数学的速度很慢,尽管整天埋首其中,但由于理解难度大,进度缓慢。由于基础知识近乎空白,我调整了学习策略,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重新复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理解了考研数学,完成了大量真题训练,才使得我的成绩从最初的30分提升到了现在的130分,足足提高了100多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主要就是单词、长难句、阅读和写作。单词推荐朱伟的《恋恋有词》,边听边记,一定要有自己记忆和消化的时间。我一般早上听一个单元,晚上再花个十多分钟背一下。同时也可以下载个背单词的app,每天都背一背,学习英语本来就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我用的是扇贝单词,据说百词斩也不错。阅读的关键就是抓真题!真题!真题!只要把英语一、英语二的真题全部做好,甚至多刷几遍。长难句主要是在阅读中练的,没有刻意去做。写作是需要背的,自己写了以后老师会给批改的,或者背了之后熟练地应用在作文里也可以。
考研专业课方面:
传热学是一门研究热量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是能源动力领域的基础课程,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在东南大学的学习中,我发现这门课涵盖了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三大基本传热方式,以及传热的基本定律和计算方法。
在热传导部分,理解傅里叶定律及其应用是关键,要熟练掌握一维稳态和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方法。对热阻网络的理解也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分析复杂系统的热传导特性。
对流换热部分,尼古拉-普朗特准则(Nu数)和雷诺准则(Re数)等无量纲数的应用需深入理解。掌握各种边界层理论,如平板、圆管等的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问题是考试的重点。湍流模型的简单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辐射换热,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最基础的内容,黑体、灰体的概念及普朗克辐射定律的理解则是进阶知识。了解并能运用斯托克斯定律和兰贝特定律来处理复杂的辐射换热问题,会大大提升解题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习题,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对复杂的公式和理论,尝试凭实例去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途,不是死记硬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教师的讲解,及时解决问题,这对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
建立自有的知识框架也很重要。将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梳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这样在复习时就能迅速定位到所需信息。
持续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阅读相关文献,不仅拓宽视野,也可能在考试中遇到相关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