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最后才着手复习政治,原因在于这门课程的效益产出比极高,每一单位的努力往往能带来丰厚的回报。只需集中精力阅读几本权威教材。首先,必读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通常被称为政治红宝书,它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官方编纂,非常正式,再强调一次,非常重要,历年试题要么直接出自此书,要么与其紧密相关。这本书的更新也是衡量政治考研趋势的重要指标,不可或缺。接下来推荐的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这本书的内容与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相似,但更为浓缩,重点内容通过不同的字体或阴影突出,层次分明。由于我的备考时间有限,所以我选择了更精简的《核心考点》。当然,肖老的书籍也是必备的,包括《命题人1000题》的习题及解答,《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些全部都是模拟题,且与真实考题极其接近,具备预测作用。我完成了《1000题》两次,自己批改并在笔记本上修正,同时反复查阅错误题目对应的考点。对于《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马原部分的大题则仔细看了一遍。至于《4套卷》,我不仅做完选择题,还把所有的大题都熟记于心。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的强化学习中,我深入研读了高等数学的十八个专题和线性代数的九个主题,随后挑战了张宇的1000题,这是一次无比艰难且煎熬的经历,也是我初次遭遇的重大挫折,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滋味。十月份起,我开始自我组织模拟数学考试,上午仿真测试,下午则用三个小时来回顾并梳理做过的试卷,逐步填补知识漏洞,这样的节奏一直持续到考试前夕。在这个过程中,跟随老师的课程,我学会了多种解题策略和模式,并积累了厚厚的两本笔记,这些笔记对我来说无比珍贵,因为它们全面覆盖了各个知识点,几乎无遗漏,包含的各种方法都非常经典,有助于拓宽解题思维。虽然有的同学将十八讲反复研读了四五遍,但我只进行了三次,但每次都有新的领悟。只要你持续学习,思维就会逐渐开阔。接下来的十月,我专注于模拟试题,包括张宇的历年真题和八套、四套卷。我要强调的是,就像老师所说,数学练习不能中断,每天都要保证至少三个小时的专注时间,严格控制时间,铃声一响立即停止。这个习惯自十一月起,我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对于真题,我反反复复地做,大约做了三次,这样不仅锻炼了各种考场应对心态,如果你想达到这样的熟练程度,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数学模拟考。
考研英语方面:
至于阅读,千万不要做模拟题,质量太差,我做了几天150篇就扔到一边了。真题我只做了一遍,从2002年开始做到去年,一开始比较难,所以我并不在乎正确率,主要拿来精读,查查单词,分析一下文章结构和思路,然后快速口头翻译,有的同学有笔头翻译的,我开始的晚,且把大量时间留给了专业课,所以只能进行口头翻译。英语做到13年以后,我再做后面几年的,阅读只错两道,于是我惊喜地继续做真题以及精读。11月中旬开始看凯文的写作,背不住,后期就自己改了一点模板然后背诵,套写,仿写,如果不是自己英语底子非常好,利用模板最后得分肯定比自己写的要高,翻译没有特别训练,考研的翻译还是很简单的,完型我一直不是很开窍,所以得分不高,但是发现今年的完型好像并不难。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的学习,首先需掌握基础知识。这包括原子结构、能带理论、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等。这些概念是理解半导体特性的基础,要确保对其有清晰的理解。例如,理解能带结构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半导体导电,了解载流子的生成和复合过程则能够帮助理解PN结的工作原理。
重点在于半导体器件的原理,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比如PN结的形成,载流子如何在电场或磁场中移动,以及如何控制电流等。这些知识不仅在理论考试中重要,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再者,半导体材料的特性也应被重视,如硅、锗等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的特性差异,以及掺杂工艺对半导体性能的影响。半导体的一些特殊现象,如光电效应、霍尔效应、热释电效应等,也需进行深入学习。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阅读教材是基础,但要配合做题和实验来加深理解。找一些经典的半导体物理习题集,凭解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有条件的话,参与实验室的工作或者模拟实验也能帮助你直观地感受半导体物理的魅力。
讨论和交流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你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互相解答疑惑,甚至尝试教授自己理解的知识,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新的问题,也会巩固已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