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政治是我花费时间最少但是收获最大的一门。首先是,9月份大纲解析加肖1000题,看一章做一章,至少过两遍,一定要看的细致。到11月初可以做历年真题,只做选择,简单背下风中劲草,肖八出来后做肖八,检测下选择题,如果分数很低,需要重新看大纲,时间来不及就看一遍风中劲草。到12月初,可以开始看时政,肖四出来后,做肖四,然后反复背大题。一定一定一定要背熟。考前再过一遍。期间可以背一下其他的押题卷。
考研数学方面:
去年3月份开始买了几本经典教材:同济大学的高数,清华居余马的线代,浙大的概率统计以及配套的课后题辅导册。复习方法是按章节看,边看边抄概念、公式,并且准备个本子做课后题,不懂的或不会的就摘到笔记本(抄概念的本子)上,当然做题的本子和笔记本分开。这一阶段大概花费了2个半月左右。接着就开始做《660题》,其实没有做完,只做了选择的全部和填空的一半左右吧。先提醒一下哈,做这一部分比较折磨人,因为错误率会非常的高,但要经受得住考验,毕竟这才刚刚开始。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忘掉了,但是浏览之前做过的笔记就会很快拾起。6月初到月底我停下了考研复习,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之后7月初回家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并且每天花至少4个小时,注意一些概念的表述和灵活运用,大约20多天过完了一遍——注意要认真浏览和做题,有感想可以在旁边标注。8月15号从家里回到学校,这个时候大概到了第二遍的高数部分还未结束吧,不过这一次过线代时就着重现代讲义上的内容了。大家可以从看课本时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标注在空白处,这样以后看会更加方便。大概到九月初的样子第二遍全书也复习完了。其实这个时候有了之前看课本做课后题的基础,看全书并不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知识点多,全书必须全程看,之后的看书过程可能就更顺畅,只是着重记忆一些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也可只做自己标注的部分(错题或不会的地方)。10月1号国庆几天我开始做2002年以来(留下最近两年的别做)的数学真题(陈文灯版的,因为是卷子的形式,所以会比较有感觉),会有很多不会的,一般早上做题下午对答案的样子。11月初我开始做400题,一天一套,上午做,下午对答案,这个过程更打击人,但更能发现薄弱环节。10天搞定。做题方法:拿一张白纸,中间划竖线,可以左边留宽一些用来做题,右边用来修改、对答案。对答案时一定要先看答案思路,清楚后把答案迅速抄到右边空处,要边思索边抄写,思路要敏捷。400题我初做只能在100分上下,但千万不要放弃,这是查缺补漏的好时机。然后的几天迅速浏览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当然要亲笔做),之前的做真题卷子就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个过程会非常快,有明确思路的题目可以只看答题思路,大题争取自己动手算,这个时候(在之前的课本、全书、660题、400题的基础上)做题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当然准确是第一位的。你会觉得考得无非是这些重点,而老李的真题汇编就能将重点一网打尽。这个时候复习全书只是随手翻翻,将重点、薄弱点什么的折个脚,这时会发现重点难点已经不多了。《超越135》可以随手翻翻,我是没有看完。花上20天再整理一下《660》上的错题,大概有十几页的A4纸吧,中间划竖线的那种。这个过程依旧比较麻烦,还是整理思路和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到最后就看这些错题就好了。有些人还买了《5+3》,我没买,最后只是看了做过的真题错题和660上的错题,最后两天做真题,那叫个简单呀,大概能到145以上了。但这还不是最终成绩,所以依旧要淡定。到了考场就会发现,考场上做题和平时完全是两个概念,那种状态会很不一样,速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平时的做题速度一定要提上去,说白了就是知识一定要掌握很牢。总体而言,我的复习过程大体有这样三个大块:夯实基础(总结概念定理公式,做课后题,归纳错题和重点题;适当做《660题》);复习全书(认真仔细看,不留死角,扫荡式做课后题并做标注);跳跃提升(真题、660题归纳总结、400题、超越135的高数和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感觉还挺自信的,感觉基础还不错。开始的时候背考研单词,这个每天也花了两个小时,然后就是做做张剑的阅读理解。这样一直到了十一月,这时候才开始做张剑的历年真题,单词还是每天照往常一样反复的背。每天早上一到图书馆,把单词书拿出来一看就是两个小时,看完单词都将近10点了,直接影响了上午数学的时间,窃以为只要把单词搞定了阅读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每天花这个时间还是值得的,早上背英语单词最多只能花一个小时,最迟最迟不能超过九点。背单词占用了一个钟的正式时间外只能利用其他零散的时间了,这并不是说单词不重要了,而是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而且单词是要一直坚持背的,记得滚瓜烂熟,还要懂它的用法,一个单词派生出的各种形式都要会。个人感觉早上刚开始这一个小时内状态不是很好,还没完全进入学习状态的,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背背单词背背作文比较好。到了十一月后才开始专攻历年真题,后来才发现晚了,因为英语真题是要反复多做的,把其中的规律找出来,培养那种正确的解题思维。真题再做感觉做得还比较理想的,4篇阅读理解基本上都在30分以上的,做完后每一篇的每个句子、每道题都认真的分析理解过,还把它翻译出来,所以真题这样一遍下来花的时间也不少。到了十二月就开始背张剑的热点作文50篇,后来又看了作文,但是很少动手写,这样就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写的真的太少了,作文水平也没多大提高,没有亲自动手练真的很难有质的提高,直接导致考场上慢吞吞一点一点的挤,真的很后悔当初偷懒没有坚持每天练一篇,作文这东西真的是讲究熟能生巧。到了最后也没多少天做模拟题了,总的来说还是模拟真枪实战太少了,没有找好实战那种感觉。平时不流汗,战时多流血!考研多不得半点侥幸心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气体动力学是研究气体运动规律及其与固体、液体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专业的重要基础。在复习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应用:牛顿流体模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能量方程。这些基本理论构成了气体动力学的基础框架,理解它们的物理含义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至关重要。
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定理如伯努利定理、欧拉方程等也十分关键。这些定理不仅在理论分析中频繁出现,也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有力工具。对非定常流动、湍流、边界层理论等内容,需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因这些都是现代气体动力学研究的热点。
再者,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也是气体动力学的一部分。比如,了解有限体积法、有限元法等数值解法的基本原理,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对理解和解决复杂流动问题大有裨益。在实验室环境中,凭观察和测量,直观地感受和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气体动力学的理解。
学习气体动力学,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是要培养物理直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做习题,尤其是那些涉及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帮助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经典文献,关注最新的科研进展,也能拓宽视野,提升学术素养。
团队讨论和教师指导同样重要。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激发新的灵感。导师的指导则能帮助把握研究方向,避免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