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不宜过早,没事翻翻精讲精练,做做1000题,建议第一遍用铅笔做。等9月份政治大纲出来后,精讲精练就不用看了,仔细研读大纲,建议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加深印象,不然看过基本就忘了。做题的时候那些常出的知识点,可以试着记忆,作为政治大题的储备。11月份主要是学习一些答题技巧,框定一些背诵内容。总的来说,政治就是要多做题。单选及多选:基本就是考大纲里的内容了,少数是时事。一遍一遍的看教材,慢慢熟悉它们,然后按重点记住它们,建议到了后期可以自己疏理每章的构架、重点,以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的方式表示出来,然后自己看着这份构架图去还原每个知识点,这就达到了极致:把一本书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当然不可否认,这需要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着手研读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逐个攻克书中的例题。这本书的题目丰富多样,尽管我已经多次重温,仍然会有不懂之处。初期,我对数学投入的时间不算多,初次尝试时进度较慢,遇到难题就会直接查看解答,快速浏览后标记重要及错误的题目。我发现例题与课后习题相辅相成,因此也把所有课后习题都完成了一遍。接着,我重新处理之前标记的错题和关键题目,确保彻底理解。想要完全掌握《复习全书》并不轻松,至少要全面完成一轮,再专注于重难点。此外,《660题》是一本极佳的资料,我做了两遍,其选择题设计巧妙,有助于自我评估。大约在11月,我开始做《400题》,每两天一套,做完对照答案,反复研读不懂的部分。随后,我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近几年的按照年份顺序,以获取实战感;早期的题目相对熟悉,但实际考试总会出现新颖的挑战。我还按章节进行练习,这样效率更高。在考试前夕,我使用了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来热身,主要目的是熟练解题。除此之外,我还接触了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以及陈文灯的一些书籍,其中的大题同样有价值,涵盖了许多常考知识点。虽然当初考虑通过其他作者的书籍来拓宽视野,但现在看来,专心于李永乐的教材就已经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单词在整个考研过程当中都不能停啊,从一开始背诵就不准停下,直到考研前一天为止。这时候大概是四五月份,花些时间将语法补起来,虽然有很多学长说语法不重要,不用专门复习,但是我想说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你最好还是尽快复习一下语法,复习语法可是长难句的基础呀。在对考研要求单词有个大致印象后,接下来重点任务就是攻克英语阅读。阅读分为三部分,PartA、B、C。A部分就是常规大阅读(4篇文章,每篇文章5题,每题2分,共40分),B部分俗称新题型,C部分就是英译汉,B、C部分都是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阅读是英语的重头戏,总共60分,英语的成败几乎就在于阅读的成败,而A部分又是阅读的难点和重点,对于PartA部分阅读一定要多去研读真题,反复揣摩出题人的用意,考研阅读和四六级阅读的思路不一样,四六级阅读做得好,考研阅读未必能做好。要想考研英语拿高分,大阅读这里绝对不能丢太多分,20个题错误控制在5个以内较理想,最好3个以内,当然越少越好。我买的是上海交大编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暑假后期和9月就是重点做英语真题阅读,用铅笔写答案或者别在试卷上写答案,以后还可以继续做。第二遍第三遍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之前对的题目可能还会错,错的题目可能还是会错,做好心理准备,慢慢把真题,尤其是错题吃透,相信量变终究引发质变。同时做阅读要控制时间,否则考研时你很可能不能完卷,建议平时模拟时,一次做完四篇阅读,时间控制在70分钟以内。前期对英语要足够重视,每年很多人都过不了英语单科线。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力学性能、热处理、腐蚀与防护等多个领域,每一个都是深入理解和掌握材料性质的基础。对晶体结构,理解并能绘制各种晶体模型至关重要,要熟练掌握晶格常数计算、布拉伐格子等理论知识。相图的理解则需大量实践,理解不同成分和温度下的相转变规律,这需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
力学性能部分,弹性、塑性、硬度、韧性等基本概念要清晰,掌握杨氏模量、泊松比等物理量的含义和计算。热处理部分,则需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能解释其微观机制。至于腐蚀与防护,不仅要知道各类腐蚀类型,还要理解防腐蚀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电化学保护、表面涂装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应用”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于记忆,是要尝试去理解背后的物理意义,比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相变,这种材料为何有这样的力学特性。多做题目,凭实战来检验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实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帮助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理解。
,找到一个好的学习群体或导师也很重要,他们提供不同的视角,帮助解答疑惑,也能激发思考,提升学习效率。定期复习,避免遗忘,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