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材料就是肖全套,从知识点精讲精练,到一千题,再到最后的肖四。教材的选择其实都差不多(个人感觉),根据个人喜好来就行。九月份开始慢慢的看精讲精练,厚厚的一本,从头到尾过一遍。我过的很慢,开始做一千题的时候我还在看精讲精练(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懒)。基本功内容过后,等考试大纲出来可以买大纲解析看一下,之后还有风中劲草,知识点背诵版,我都买了,但都看的不精。建议大家买几本看好就行,不要贪多。考研前冲刺阶段除了肖四,我还买了蒋五。其它的没看。选择部分就靠基础功,基础扎实得分就高。分析题,要善于用知识点同材料结合,有很多同学在考试答题时只答知识点,忘了结合材料,这样得分是会很低的。平时复习一千题过程中的分析题要善于动脑,掌握思路就好,不需要动笔写。
考研数学方面:
我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初次通读教材时,按照大纲要求,逐一把教科书后的练习题完成,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半月。接下来的第二阶段,我会尽力在暑期前完整地过一遍复习全书,因为初次阅读可能无法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全书至少需要阅读两至三次。如果觉得全书不适合自己,可以选择不同教师的专项书籍,例如高等数学可选汤家凤或张宇的书,线性代数则推荐李永乐的教材。对于660题,如果有余裕,可以适当做些练习以保持解题状态,不必强求全部做完。进入最后两个月,每日或隔日做一套真题或模拟题,并且要及时整理错题。挑选习题集时,应注重深度而非广度,避免每本书蜻蜓点水,宁愿反复研读一本,也不要草率地做三本。每次做题都有新领悟,这是非常重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后面临两个问题,看不懂和看懂了、题做不对。我用的是陈正康的英语阅读。书分两册,每册里面包含十年的阅读,每年会持续更新。每册又分三本,真题、阅读翻译、答案解析。我的基础不好,看不懂这个问题我用单词加翻译的方法完美地解决了。不拘哪一本单词书,背完就对了。有很多同学说背了会忘,这很正常,就像吃了饭还会饿一样。办法只有一个,每天背。3月份开始每天三页,我都看到吐血,耗费时间不说,过程还困意十足。我只有咬着牙,耐着性子,保持清醒,红笔勾勾画画。但是我不会写,太浪费时间且不适合我。平时碎片时间,我都会拿着配套的单词小册子,看上它五页。第二天看新的,不会重复。大致二十页过后,我会重来一遍。我来强调一下重点,我是看,不是背。不用刻意去背,也不要计较自己是否背住,只要放松心态浏览就好。所谓碎片时间每个人不同,我是吃饭前,睡觉前都会看一点,学习累了休息时也算。一定要制定计划,即每天看几页,情况不同,页数不同,少,没关系,但一定要完成,不能拖拉。第一轮会很难过,但二轮三轮就好很多,大概到九月份的时候我就只需要用小册子巩固就好了。这个关键是坚持,还有早做准备。当时我很多同学都是九月份还手忙脚乱地背单词,唉声叹气,慨叹时间流逝,脑子不够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理论是关键。统计学的基础包括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你需对这些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有深入的理解,不仅仅是记忆。例如,理解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大数定律等,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问题,这是你在学习过程中需不断思考和实践的。
实战演练必不可少。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你尝试解决一些经典的统计问题,如假设检验、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利用R或Python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统计方法,也能提高计算效率。
再者,关注实际应用。统计学并非孤立的知识,它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阅读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了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有助于你在考试中展现出更全面的理解。
培养批判性思维也很重要。统计不仅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要学会从数据中发现问题,从结果中提出质疑,不盲目模型,是理解其局限性和可能的偏差。这种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会在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团队合作和交流同样不容忽视。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讨论问题,互相解答疑惑,甚至共同完成项目,都能加深你对统计学的理解,并锻炼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