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概是从10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其实大纲解析四十多万字的容量内容稍微比较枯燥一点,而且因为文字的表述方式很相似,也比较容易记混。但是只要把第一部分的马原看过之后,毛概和中特就比较容易了,而近代史和思政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难度。这本书我当时是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看的,基本上是像看课本一样的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选择题,感觉效果很不错,因为有题目的考察,所以慢慢的就把握住了看书的重点(虽然会感到几乎全书皆重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容易记混。因为我后期几乎没有背过什么(几乎没有捧着本书去外面背半天的经历),所以我觉得看的这一遍书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属于看书比较慢的盆友,但是看过之后记住的东西也稍微多一点,我大言不惭的把这种经历形容为“理解性记忆”并且极力推崇。故而,我觉得这两本参考书的价值非常高,曾有政治大神建议大纲解析需要看第二遍,如果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一遍过后,我又傻傻的把肖1000里面的解析题带答案全部抄了一遍,当然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后来想想,可能潜移默化之中还是会有作用的吧。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初我启动了李永乐复习全书的学习计划,并且反复研读了五到六次。这本书堪称经典,特别注重基础知识。虽然泰勒公式的章节我没深入研究,因为我认为这个知识点不太可能在考试中出现,而且我自己在这个方面确实较弱,担心会因错误而失分,所以我决定跳过了这一部分。对于书中的证明题部分,必须沉下心来仔细思考。最初,每道题都会让我感到困扰,甚至有些沮丧,但只要坚持多做几次,就能逐渐理解证明题的内在逻辑。今年的考试中,证明题与全书中的题目相似,难度也不大,我成功解答了出来,深感之前投入大量时间复习证明题是值得的。
我还有一本错题集,它是配合全书使用的,其中包含了我认为很有价值的题目以及我曾经出错的问题,即使重复犯错的题目我也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重温一次。今年的填空题最后一道与我之前的错题颇为相似,那种熟悉的感觉让我静下心来解题,最终选择题错了一道,实在是无能为力,不过填空题全部正确。我想这归功于我平日里专心致志地做全书练习。无论做题多少次,我都不提前看答案,尽管有时非常想看,但我总是等到完成后再查看,否则练习就没有意义了。
考研英语方面:
务必深入探究考研英语的真实试题!不宜提前过多地练习,以免后期缺乏练习材料。我从五月末才开始涉足真题阅读,起初专注于2005年至2020年的阅读,每日两篇。我会记下遇到的新词并写下它们所在的句子,以加深对词汇语境含义的理解。第一轮主要是为了适应题型,感受真实考试的阅读理解难度。完成这八年的阅读后,为了保持学习节奏,我又迅速做了1997年至2004年的阅读,同样记录生词,但不太关注准确率,毕竟这些年的命题风格与近年有所不同。进入七月中期,我开始了第二轮真题阅读的深度研究。这次,我每天处理四篇阅读,接下来四天每天详细分析一篇,参考黄皮书的解析。由于时间充裕,我把每篇阅读的原文都打印了两遍,一份调整了行距方便逐句手动翻译,对照解析后在我的打印版上做笔记并定期回顾;另一份保持原样,用于整理题目,将题目和其对应的文章内容裁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每天只能完成一篇,但对于后续的真题复习非常有益。如果时间紧迫,不建议采用此方法。暑假期间我完成了这个庞大的项目,对考研英语阅读的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十月至十一月初,我再次回顾了2005年至2020年的真题,此时我前期的打印资料和真题笔记本起了关键作用。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上旬,我印制了英语答题卡,每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进行全真模拟测试,如同之前那样仔细研究真题,整理题型,只是省略了手动翻译的步骤。剩余的时间里,我不断查看之前的真题阅读笔记和错题,特别关注那些难度较大的阅读。这样算下来,我对真题阅读大约进行了四五轮,所摘录的真题词汇也依据记忆策略反复背诵了几轮。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力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它涵盖了流体静力、流体动力学以及连续介质力学等基础概念。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如压力、流速、密度、压强等基本物理量,是深入学习水力学的前提。我建议多花时间去理解这些概念,不是死记硬背公式。
理论联系实际。水力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需结合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应用。例如,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流动阻力的计算,这些都是凭具体案例来理解和记忆的。我常常会找一些实际的水利工程案例,尝试用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重视实验和计算。水力学中的许多原理都需凭实验来验证,如堰流、管流等经典实验,它们能直观地展示水流现象。大量的计算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手动计算还是使用软件模拟,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水流行为。
要善于利用资源。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丰富,有许多经典的教材和研究论文参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向教授和同学教,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发现水力学的学习并不只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思维的锻炼。它要求具备逻辑严谨性,能够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分析问题。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每当我解开一个难题,都会感到无比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