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近年来,政治科目似乎变得相对容易得分,因为大部分答案都能在问题中找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通常,政治复习是从九月起始,我推荐使用肖秀荣的完整教材系列,我个人非常推崇他。他的试题往往与考试趋势相符,只要跟随肖秀荣的书籍或其他权威教师的指导,按照他们的时间表推进即可。关键是要时刻留意更新的信息。接近尾声时,肖秀荣的四套卷和徐涛的小黄书是绝佳的押题工具,效果显著。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完成市面上所有试卷的选择题部分,无论是电子版还是印刷版。
考研数学方面:
个人复习思路:数学我用的时间比较长,主要是前期做了本数学分册。时间充实的童鞋可以做一做,帮助梳理和巩固考点,打打基础。最后换成陈剑的高分指南。平均做一章大概得1-2天的时间,有时候2-3天。因为白天没有空,只有晚上有空。先做一遍,整理了错题,又做一遍。到后期时间有点儿紧张,最后一部分只看了知识点,没有做习题。我的追求是,做完这部分就要记牢这部分知识点,不再返工。对于数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真题做透,好好弄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真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来来回回反复做,把真题做烂做个几遍之后就会发现一些思路和方法,考研数学应该会多出一些基础题,所以要老老实实把基础打牢不要浮躁,认真做好每一道题。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感觉英语底子尚可,大学期间似乎一直在依赖高中时期的积累。四级和六级虽已过关,但暑期初试牛刀,钻研96年至04年的历年真题时,发现阅读理解频繁出错,完形填空也常失分过多,不禁倍感尴尬。那时我还以为英语是我的强项,不容忽视。于是决定专攻提升,开始练习阅读理解150篇,然而几篇文章下来觉得内容较为偏颇,内心挣扎后,决定一心一意回归真题。从96年开始,起初并未计时,大约两天做完一套,专门留出下午的时间给英语。那时我不追求速度与完美,只期望深入理解文章,提升准确率。我记得真题的引言中也提到了方法,首次接触真题的目标是理解句子,积累生词。高频词汇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复杂的长句我会在脑海中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因此做题所花的时间远远少于查阅解析。忘了提及,记单词是必不可少的,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开始了每日早晨七点起床,用新东方无序版单词书每天学习一个单元,晚上再复习一遍。由于是初次记忆,晚上多半会忘掉一半,但如果不复习,次日早晨就得重新背诵。就这样,每天学习新单元,复习旧单元,第一个循环用了两个月。第二个循环,每天学习和复习两个单元,经过两次,大多数单词都已经深深印在脑海中。第三次再从头至尾过一遍,尤其关注之前标记的重点且仍然记不住的难词。直到十一月,我每天至少花费四十分钟背单词。对于英语,我只专注于真题训练,从96年至04年的基础版,到九月份已经完成了两轮,每句话都在脑中翻译,如此这般,阅读和完形填空的成绩逐步提高。然而初次尝试05年的真题,我对新题型毫无经验,结果惨败。这让我对新题型产生了忧虑,几年的反复练习,成绩好的时候只能答对四个,状态不佳则全错。于是购买了新题型的专项书籍,做了几篇,慢慢找回了手感。至于作文,准备得相对较晚,暑假间断地背了几篇,之后未持续,直到十一月份才开始动手写了两次,发现自己词汇匮乏,甚至有不少单词拼写错误,这才对作文感到紧张起来。提前准备总是明智的,不仅需要背诵,还要亲自动笔,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否则到了最后,满篇错误难以改正,评卷老师看到基本错误也会对印象打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结构力学的基础包括静力平衡、变形体的几何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等。对这些基本概念,你需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比如,了解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
掌握分析方法。结构力学中主要的分析方法有直接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等。其中,直接法适用于简单结构,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则更适用于复杂结构。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方法,需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我个人推荐做《结构力学教程》中的习题,它们涵盖了各种类型的问题。
再者,熟悉计算技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结合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如矩阵运算、特征值问题等。这部分需你有一定的数学功底,但不必过于担心,只要你对基本的线性代数概念清晰,就能逐步适应。
实验和实践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凭实验,你直观地理解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模式,这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参与实际项目或者模拟设计也能提升实践能力。
持续的学习和反思。结构力学并非一蹴就的学科,它需你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化理解,凭错误来寻找正确的道路。每次做完题目或上完课后,我都习惯回顾一下,思考为什么这样解答,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对我提高效率非常有帮助。